植物肉比豆制品和素肉更健康、更具营养吗?

近年越来越多人为健康而实行素食 , 随着各个素食品牌研发出以豆类蛋白制成的「未来肉」、「植物肉」 , 颠覆大众对素肉有「草青味」的印象 , 令不少人亦开始留意这些几可乱真的人造肉 。
传统斋菜中的素肉主要以黄豆制成 , 而新式植物肉的成分更讲究 , 连营养价值都考虑在内 。 这些素肉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人们日后可以毫无顾忌地吃「肉」?本文将探讨植物肉、豆制品及传统素肉的健康陷阱以及健康食用之道 。
植物肉比豆制品和素肉更健康、更具营养吗?
文章图片
随着植物肉没有传统素肉的「草青味」 , 令不少人开始留意这些几可乱真的人造肉 。
新式植物肉成份讲究烹调调味料或成健康漏洞
新式植物肉以全植物性材料制成 , 模仿真正的牛、猪及鸡肉的卖相、味道、口感及营养价值 。 既然植物肉添加了铁质和蛋白质等肉类营养成分 , 又没有激素、胆固醇甚至是肉类时有的病菌等缺点 , 那是否代表「食肉兽」以后可以放肆地吃「肉」?
事实上 , 植物肉毕竟还是加工食品 , 当中难免有防腐剂等食物添加剂 , 而且为了令味道讨好 , 已事先添加含钠调味剂 , 如果消费者在烹调时再额外调味 , 有机会吸收过量钠质 。
此外 , 商家为追求口感逼真 , 更会加入油分 , 结果令植物肉的脂肪量与真实肉类不相伯仲 。 虽然商家已选用健康的油类 , 例如属饱和脂肪的椰子油、芥花籽油、葵花籽油等 , 但如果过量摄取 , 饱和脂肪同样会变成坏胆固醇 , 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因此消费者不应有「可以放肆食用」的观念 。
植物肉比豆制品和素肉更健康、更具营养吗?
文章图片
新式植物肉以全植物性材料制成 , 模仿真正的牛、猪及鸡肉的卖相、味道、口感及营养价值 。
植物肉比豆制品和素肉更健康、更具营养吗?
文章图片
植物肉的油一般为椰子油、棕榈油等 , 但如果过量摄取 , 同样会变成坏胆固醇 , 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传统素肉及豆制品多油多添加剂高热量
那么传统的豆制品又如何?黄豆营养价值十分高 , 含丰富植物性蛋白质、纤维以及钾、钙、铁、锌等矿物质 。 但黄豆的制品却未必多吃有益 , 例如枝竹和豆泡 , 通常会经油炸 , 脂肪(尤其反式脂肪)和卡路里含量相当高 , 一粒豆泡便有约30卡路里 。 而且油炸过程会产生有害物质 , 多吃无益;鲜腐竹虽然不一定经油炸 , 但由于它是由豆浆表面凝固的薄膜制成 , 这层薄膜的脂肪含量较高 , 50克腐竹的脂肪含量便等于一只鸡翼 。
植物肉比豆制品和素肉更健康、更具营养吗?
文章图片
豆卜通常会经油炸 , 脂肪和卡路里含量相当高 , 一粒便有约30卡路里 。
传统素肉主要以腐皮制成 , 例如素鸡、素鹅、素叉烧等亦属豆制品的一种 , 制作时会加入大量调味料 , 例如油、糖、盐甚至味精 , 令脂肪和钠含量升级 。 例如斋鸡的脂肪和热量比同等份量的去皮真鸡胸肉高出一半;100克的素鸡有12.5克脂肪 , 相比100克的猪里脊肉所含的3.4克脂肪 , 素鸡高近4倍 。 而且传统素肉通常须大量预制 , 意味当中会含防腐剂 。
植物肉比豆制品和素肉更健康、更具营养吗?】此外 , 整体而言 , 豆制品本身味道偏淡 , 烹调时难免会落较多油、糖、盐及各种调味料来增添味道 。 中式素肉更必然配搭浓味酱汁或茨汁来提升鲜味 , 并以煎炸为主要的烹调方式 。 腐皮本身已含高脂肪 , 煎炸过程中再吸收大量油分 , 令健康指数再打折扣 。
植物肉比豆制品和素肉更健康、更具营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