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抗击新冠病毒,中医药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 二 )


王新华在文中也详细介绍了历代用“通治方”抗疫的成功范例 。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创制普济消毒饮治疗大头瘟 , 世人皆称为“仙方”;同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创制“人中黄丸”治疗瘟疫;明代瘟疫大家吴又可创制达原饮等奇方;近现代中医学家恽铁樵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猩红热 , 郭可明用白虎汤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 还有中医药治疗非典、流感等都有使用“通治方”抗疫的成功范例 。
由此证明 , 凡遇大疫 , 必先定态定性;疫性确定 , 必具通治方 。
连花清瘟组方凸显“攻守兼备”优势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传染病的专著《瘟疫论》在已有医学的基础上不断总结 , 对瘟疫的发展以及转归均有非常深刻指导意义 。
《瘟疫论》不仅首先认识到瘟疫是由“戾气”所致 , 还最早阐明了早逐客邪、急证急攻、先证用药、截断病势、里通表和、疫后养阴的原则 。 其中最突出的体现就是作者吴又可治瘟疫善用大黄 , 强调使用“下法” , 不必拘于结粪燥屎 , 通大便实为开门祛贼之法 , 是一种手段 , 祛邪才是目的 。
对于新冠肺炎而言 , 虽然致病毒株多有变异 , 一些感染者也有嗅觉或味觉消失等特殊症状 , 但主要症状表现基本相似 。 新冠肺炎患者多表现出发热、乏力、周身酸痛、咳嗽、咯痰的呼吸道症状 , 并可伴有呕吐、恶心不食、大便不畅、纳差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 既有表证又有里证 , 符合《瘟疫论》中疫邪多表里分传的特点 。
对于新冠肺炎高热、气短、喘息等症状 , 适宜用麻杏石甘汤、银翘散以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 使疫毒从卫分、气分而解 。 若疫毒传里 , 出现高热、咳嗽气喘、咳痰、腹胀便秘等入里化热、肺气壅滞、腑气不通之象 , 则适宜使用大黄泄热攻下 , 使邪气随大便而出 , 实现通腑泻肺、清肠安肺的目的 。
王新华指出 , 疫情防控期间临床应用的“三药三方”之一的连花清瘟组方正是以麻杏石甘汤、银翘散为基础方加减而成 , 加用大黄可谓得《瘟疫论》先证用药截断病势之真意 。 其组方中的藿香 , 芳香化湿护脾胃 , 既可减轻苦寒药所致胃部不适 , 也正适用于新冠肺炎病症中所表现出的湿证 。 而银翘散还有辛凉救阴之功效 。 方中的红景天益气活血通脉 , 能“治大热、身烦热、邪恶气” , 清解化瘀 , 现代研究证实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耐缺氧能力 , 保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肺纤维化 , 恰恰适用于新冠肺炎患者胸闷气短、肺组织损伤等病理变化 。 对于苦寒药多伤脾胃的顾虑 , 吴又可也早有论述 , 服药后可饮用姜汤或热稀粥以调理胃气 。 而苦寒药物有助于迅速排出邪热瘟毒 , 不可不用 。 现代研究也表明金银花、连翘、大黄、板蓝根等清热解毒攻下药物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
由此可见 , 连花清瘟组方深入研判了疾病发展和转归 , 统筹考虑了速效救治与防复发风险 , 关注了对肝脏、脾胃等器官的协同保护 。
现代医学验证组方有效性
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也都证实了连花清瘟组方对新冠肺炎的有效性 。 发表于Pharmacological Research(《药理学研究》)的基础研究文章《连花清瘟对新冠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证实 , 连花清瘟能抑制新冠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 , 减少细胞内的病毒颗粒 , 减轻细胞损伤 。 而且多个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 , 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有广泛的物质基础和多靶起效的作用优势 。 发表于Phytomedicine(《植物医学》)的临床研究文章《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 , 连花清瘟能够提高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发热、乏力、咳嗽症状消失率 , 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 提高肺部CT好转比例和临床治愈率 , 降低转重症比例 。 发表于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循证补充与替代医学》)的临床研究文章《连花清瘟胶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前瞻性开放标签对照试验》初步显示 , 连花清瘟能降低新冠密接人群核酸阳性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