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米!禾下乘凉梦成真 淳安汾口300亩巨型稻开镰收割

本文转自:每日商报
2.2米!禾下乘凉梦成真 淳安汾口300亩巨型稻开镰收割
文章图片
2.2米!禾下乘凉梦成真 淳安汾口300亩巨型稻开镰收割
文章图片
文/摄商报采访人员张凡通讯员周亚男
禾下乘凉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生前的一个美好愿望 。 如今 , 这个愿望已经成为现实 。
昨天 , 在淳安县汾口镇稻立方水稻基地 , 300亩巨型稻开始收割 。 这是浙江省首次成功大面积试种巨型稻 , 经测量亩产达到了1500斤 。 此次成功种植对于提升粮食产量、维护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
浙江最大面积
“巨型稻”是由袁隆平团队与中科院夏新界研究员团队共同研发的一种新型水稻 , 具有产量高、耐盐碱的特点 。 今年年初 , 杭州千岛谷香园农业有限公司在汾口镇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 , 其中300余亩用于种植巨型稻 , 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种植 , 现已进入成熟收割期 。
走进淳安县汾口镇稻立方水稻基地内 , 巨型稻高达2.2米 , 稻秆和芦苇一样粗壮 。 沉甸甸的稻穗已经泛黄 , 稻谷的颗粒数都是常规水稻的两倍有余 。 站在田边上 , 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稻穗 , 成年人走进田里瞬间没了踪影 。 相比旁边一米不到的常规水稻 , 显得尤为鹤立鸡群 。
“昨天上午开始收割 , 测量下来亩产1507斤 。 ”基地负责人吴绍武介绍 , 目前300亩巨型稻已经全部被预订 , 价格为10元/斤 。 “由于今年是首次种植 , 再加上遭遇夏天长期高温干旱 , 所以影响了产量 。 1500斤不是巨型稻的亩产极限 , 今年积累下不少经验 , 明年争取达到亩产2000斤 。 ”
据了解 , 这是浙江大规模种植巨型稻面积最大的一次 , 明年该基地计划在淳安境内推广种植5000亩 。
浑身是宝
除了高产 , 巨型稻还有不少优势 。
秸秆纤维长 , 是做无纺布的优质原材料 。 粗壮的秸秆 , 因为粗蛋白的含量要高于常规水稻 , 是优质的青储饲料 , “每亩能产秸秆3吨 , 今年我们以300元/吨的价格卖给一家养羊场 。 ”
另外 , 因为植株特别高 , 所以特别适合稻鱼共生、稻蛙共生等复合农业 。 水稻为蛙提供庇护 , 蛙吃虫 , 蛙粪肥田 。 今年 , 基地试验了3亩稻蛙共生田 , 只见稻田的水渠里都是青蛙 , 人走过去 , 就四散跳入水中 , 或钻到水稻丛里 。
“今年每亩投入黑斑蛙蛙苗200斤 , 出产商品蛙600多斤 , 每斤售价20元 。 明年正式推广蛙稻共生 , 每亩田的蛙苗(蝌蚪)投放量也会增加 , 这样亩产效益会更高 。 ”
吴绍武算了笔账:“正式投产 , 沟渠挖掘、投食板安装、网架架设等基础建设费 , 蛙苗(蝌蚪)、饵料、人工的成本投入每亩约为2万 。 当年就能收回成本 , 每亩收益约1万元 。 ”
打造“浙西粮仓”
汾口镇地势开阔 ,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 2021年统计有耕地面积3.7万余亩 , 其中粮食功能区6190亩 , 是淳安县主要的农业生产区、水稻主产区之一 。 汾口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 今年完成即可恢复耕地整治1300余亩 , 抛荒整治1133.4亩 , 粮功区地块调整694亩 , 清理腾退77.89% 。
“这一片土地原本是一块荒地 , 年初进行集中整治 , 并以111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给了农业企业 , 帮助村民增产增收 。 ”汾口镇农业负责人表示 , 作为“浙西粮仓” , 汾口镇一直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重心 , 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
在做好粮食扩产增收的同时 , 积极推广“稻鸭”“稻鳖”“稻蛙”共生等生态农业 , 加强“肥水调控”“农药减量提效”“稻田+绿肥”等绿色农业技术 , 提升农产品的绿色附加值 。 种养结合 , 实现一亩多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