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胶河社区:千亩酥梨兴了乡村富了农民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高密市胶河社区:千亩酥梨兴了乡村富了农民
文章图片
金秋时节 , 酥梨飘香 。 高密市胶河社区南山千亩酥梨进入了收获关键期 。 在李家屯村果农李储翠的梨园里 , 成熟的酥梨压完了枝头 , 李储翠和丈夫正忙着采摘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今年春天花期好 , 授粉率高 , 坐果率也高 , 夏天雨水好 , 所以今年收成比着去年、前年要好一些” 。 不但梨的产量出现较大增长 , 今年梨的价格也明显高于往年 , 每斤梨能卖到2块钱 , 1亩梨园能卖1万块钱左右 , 这让果农们非常高兴 。
“青岛的、潍坊的客商 , 一年比一年多 , 大的客商、小的客商都有 , 自己前来批发零售的也不少 。 平均一天一万来斤往外出 , 不愁销售 。 ”李家屯梨农殷正花说 。
高密市胶河社区:千亩酥梨兴了乡村富了农民
文章图片
据了解 , 高密市胶河社区李家屯村是远近闻名的酥梨种植专业村 , 全村60%以上的村民有自己的梨园 , 多的达到20多亩 , 少的也在3亩左右 。 该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 , 成立了酥梨种植专业合作社 , 实行种植、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 , 农民只要将酥梨摘下来 , 就有客户上门购买甚至提前预定 。 村党支部书记葛学娟告诉采访人员:“我们村有200多户 , 一半以上种植酥梨 , 总亩数有将近800亩 , 年毛收入800万元 。 梨农靠种植酥梨发了家、致了富” 。
高密市胶河社区:千亩酥梨兴了乡村富了农民
文章图片
酥梨种植是胶河社区的传统优势产业 , 最早的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 。 胶河社区南山一带属于丘陵地区 , 土壤呈沙性 , 非常适宜林果种植 。 近年来 , 该区采取政策扶持、技术服务等举措 , 鼓励当地农民大力发展酥梨种植 , 逐渐形成了以李家屯、谢家屯、葛家屯为主的千亩梨园种植基地 。 近几年 , 该区瞄准早熟和高产两个方向 , 引进了红香酥、绿宝石、黄金等多个优质品种 。 与此同时 , 他们注册了“南山酥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随着“南山酥梨”招牌越来越响 , 在胶东半岛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 每到收获时节 , 果农们守在自己家门口 , 静待外地客商上门收购 , 只需几天的时间就可卖光 , 根本不用为销路犯愁 。 果农燕廷慧说:“尤其党委、政府号召打造无公害这个品牌 , 使用套袋技术 , 它里面没有药残 , 卫生技监部门随时抽检我们这个梨 , 我们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达到标准 , 也都很严格要求自己 , 就怕把这个牌子砸了 。 ”
高密市胶河社区:千亩酥梨兴了乡村富了农民】在合作社的带领下 , 目前全区共有酥梨种植面积1800亩 , 发展起了李家屯、谢家屯等20多个种植专业村 , 按每亩地收入1万元计算 , 全区总收入就达1800多万元 , 可以说 , 农民通过早酥梨种植 , 鼓了腰包 。 据了解 , 胶河社区正与济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 建设胶河农品研发中心 , 依托千亩酥梨种植基地 , 研发梨汁、梨膏等系列产品 ,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 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 (大众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都镇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