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之时”,他们用行动守护健康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邱添
面对严峻疫情防控形势 ,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加大疫情防控力度的同时 , 多措并举做好急危患者、特殊人群及普通群众就医保障服务 , 确保疫情防控、技术突破、日常诊疗线稳步推进 , 让医疗服务既有防控的“刚度” , 也有发展的“力度” 。
多学科协作 , 做好手术保障
24岁的小胡(化名)因为剧烈的腹痛 , 由中风险区送至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医 。 经检查 , 确定为急性阑尾炎 , 需要尽快手术 。
9月1日晚 , 医务部、院感部组织普通外科、麻醉科、日间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后保部等多学科、部门联动 , 为手术的安全开展做充分准备 。 “从患者转运到路线消毒、手术所需的物资以及术后消毒、医疗垃圾转运等等 , 都进行了细致的部署 。 ”日间手术室护士长廖卉说 , 近期为保证封控区域等患者的治疗 , 已提前准备了独立的手术治疗区域 , 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 进行细节化的再完善 。 针对本次手术 , 派出了五人手术护理团队护航 。
“非常之时”,他们用行动守护健康
文章图片
对于小胡的治疗 , 普通外科、麻醉科、日间手术室护理团队进行了进一步的商议 , 决定在全麻状态下通过腹腔镜完成微创手术治疗 。 “之前也曾穿戴防护装备为患者做过治疗 , 累积了一定的经验 。 ”按照治疗计划 , 麻醉科医生迅速的为小胡完成了全身麻醉 , 并全程监护手术 。
而后 , 普通外科医生杨华武利用腹腔镜开展手术 , “防护面屏会让一些操作受限 , 手术的视野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 ”虽然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 但是在多学科团队的配合下 , 手术在半小时内顺利完成 。
“非常之时”,他们用行动守护健康
文章图片
同样被“疼痛”问题折磨的 , 还有56岁的罗阿姨(化名) 。 严重的“肛旁肿物脱出” , 让她已经被疼痛困扰了4个多月 。 到了9月5日 , 疼痛难耐的她在经过协调后 , 由高风险区的救护车送到了市三医院发热门诊 。
肛肠科团队专科诊断后 , 认为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 并针对病情制定了个体化的方案 。 经过多部门、多科室的充分准备 , 9月6日由肛肠科杜丽娟博士、吕长遥主治医生在日间手术室的协作下 , “全副武装”为罗阿姨完成手术 。 “医护团队真的太不容易了 , 非常感谢!”对于市三医院团队的努力和付出 , 罗阿姨备受感动 。
“非常之时”,他们用行动守护健康
文章图片
每次手术完成后 , 日间手术团队都会立即对器械、敷料及垃圾进行了处置 , 并对手术室进行了终末消毒 。 “通过一次次的治疗 , 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 ”在完成一切工作后 , 团队还会对工作进行回顾 , 希望通过不断改进 , 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
一手抓防疫 , 一手护健康
“非常之时”,他们用行动守护健康】目前 , 成都市三医院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布控 , 在把群众就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同时 , 做到服务“不打折” 。 9月1日至9月6日期间 , 多学科联动之下 , 已经为30多位来自中高风险区或管控区的患者提供了高质量诊疗 。
“吴主任 , 你快帮我看下 , 我感觉呼吸不通畅 , 吃饭也梗得很 , 我这个咋个办呢?”68岁的陈阿姨(化名)来到成都市三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吴剑主任门诊时 , 充满焦虑 。
十几年前 , 陈阿姨就发现自己长了甲状腺结节 。 近期增大较明显 , 已经出现了吞咽梗阻、呼吸不畅便等症状 。 检查发现 , 结节已经长到了13cm , 是一个“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 。 因为体积巨大 , 导致了气管、食管压迫 , 因此才出现了吞咽、呼吸受阻的问题 。 如果不尽快采取手术切除 , 可能导致气管受压造成严重气道狭窄 , 引起窒息威胁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