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守护“心”健康

厦门日报讯(采访人员楚燕通讯员高树灼刘云芳)深夜10点 , 五缘湾畔 ,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矗立在夜色之中 。 急诊3楼 , 介入诊疗中心6间导管室依旧灯火通明 , 手术台前 , 是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 。 患者听着舒缓的音乐 , 躺在手术台上 , 睁眼就是天花板上的蓝天白云灯带 。
2019年6月 , 厦心从湖滨南路整体搬迁至五缘湾 。 厦心五缘湾新址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 , 建筑规模扩增8倍;设计日接诊量可达3000人次 , 为原先的6倍;目前开放500张床位 , 是旧址250张的两倍 , 有效缓解患者住院难问题 。 新址顶楼设有直升机停机坪 , 患者可以从空中直接“飞入”急救室接受介入手术等抢救 。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守护“心”健康
文章图片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是福建省唯一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 近年来综合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 (央广网发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供图)
很多人来到厦心 , 第一印象是“不像医院” , 置身其中 ,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都得到很好的抚慰 。 医院引入恒温新风系统 , 确保患者就医舒适度 。 2019年 , 厦心在全省率先开展全院覆盖的无陪护管理 , 由护士和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取代家属承担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护 , 通过一系列举措大大减轻家属负担 , 得到患者和各级部门的广泛认可 。
为了让患者便捷就医 , 厦心不断改善就诊流程 , 力求让患者就诊当天一站式完成相关检查 , 为急诊患者及时诊断与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 比如 , 专用于心血管病专科的磁共振通过超快速扫描 , 较常规设备节省一半时间;超声检查“零预约”;门急诊常规生化项目一个小时内出报告……厦心是厦门市首家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就医服务的医院 , 患者只需通过支付宝实名认证 , 即可“刷脸”完成就医全流程 。
作为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疑难重症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 , 厦心迁址后诊疗辐射范围、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都迎来质的飞跃 , 2021年厦心医院患者满意度位列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第一名 。 以前 , 厦心患者群体主要覆盖闽西南地区 , 现在已延伸至整个福建 , 约70%的患者来自厦门以外 , 15%-20%的患者来自外省 。 为让广大患者及时得到诊治 , “厦心人”加班加点奋战在临床一线 。 以心血管介入手术为例 , 目前医院开放7间导管室 , 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开展微创介入手术 。 今年10月 , 医院还将新开2间导管室 , 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 。
【访谈】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
让百姓放心的医院才是“最美医院”
2020年 , 厦心荣获“中国最美医院”称号 。 身为厦心掌舵人 , 王焱在思考:最美医院 , 究竟美在哪里?他的答案是:美 , 不仅指环境美 , 更重要的是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 让百姓放心 。 这 , 才是百姓心目中的“最美医院” 。
自2001年成立以来 , 厦心持续高速发展 , 整体搬迁至五缘湾后 , 更是开启了二次创业新征程 , 2021年成功获评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 , 成为国家卫健委、福建省政府共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 , 今年还获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示范医院 。
在王焱看来 , 厦心短短20余年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 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 迄今为止 , 该院已成功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300余例 , 经导管二尖瓣、三尖瓣钳夹术80余例 , 手术例数位居全国前列 , 联合国内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完成了两项二尖瓣修复系统的国产自主研发 , 并完成全球首例的人体植入 , 随后牵头启动了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 , 为推动国产自主研发创新器械获批上市 , 惠及更多老百姓迈出坚实一步 。 此外 , 在冠状动脉、心电生理与起搏、外周血管疾病等多个领域都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 常规开展“重症急救的终极武器”——ECMO生命支持技术及主动脉夹层、心脏移植术等高精尖外科手术 , 挽救众多心跳血压“停摆”、传统观念中回天乏术的濒危患者 , 已成为区域心血管疑难复杂重症诊疗中心 , 急重症患者抢救速度和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