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建在生产一线 赋能广西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黄嘉琦黄家池黄海珠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刘昊
近日 , 在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富凤鸡养殖实验基地里 , 广西兴宁富凤鸡科技小院的学生负责人张浪与其他入驻科技小院的学生们正顶着夏日高温 , 在鸡舍里熟练地对富凤鸡进行水温监测、采精研究与科学检查 。
科技小院建在生产一线 赋能广西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图片
张浪在对养殖工人们进行技术讲解 。 黄嘉琦黄家池摄
“在这里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是非常难忘的 , 对我此后的成长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 ”张浪在讲述入驻感想时说道 。 张浪是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一名科研助理 , 也是常驻广西兴宁富凤鸡科技小院的研究生 。
2021年6月 , 广西兴宁富凤鸡科技小院正式成立 , 以广西富凤农牧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依托单位 , 与广西科协、广西大学动科院、广西农业农村厅、南宁市科协、兴宁区科协等科研院所结成共建单位 , 引进广西大学动科院陆阳清等教授和张浪、洪永兴、孙浩东、陆素宁等多位研究生进驻并开展科研活动 。
科技小院通过专家团队的进驻和科技人员长年驻扎 , 针对富凤鸡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 , 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 , 为科研人才提供科研实践平台 , 加快产学转化 , 增强富凤鸡品牌传播力 , 助推广西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
坚持学研相济培养专业性人才
高校是学子梦想的启航地 , 也是学生们逐梦的舞台 。 近年来 , 广西大学坚持“勤恳朴诚、厚学致新”的校训 , 不断完善“科研育人培养机制” , 鼓励教师与产业对接 。 广西兴宁富凤鸡科技小院通过“导师制培养模式” ,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设计、开发科研项目 , 将创新创业成果应用于当地实践 , 将科研成果贡献于社会 , 实现了科研与学生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 。
在广西大学动科院陆阳清教授的指导与企业提供的实践平台下 , 张浪与其他学生们在优质种鸡培育、优质禽苗孵化、种鸡的生长与繁殖性能、肉鸡生态养殖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科研活动 。 他们的日常活动就是与老师们共同开展技术实验 , 为养殖农户进行技术答疑 。 在广西南宁隆安县富凤鸡的养殖实验基地里 , 学生们还需要深入富凤鸡的育雏培育、育成养殖、种鸡优化等生长周期 , 进行抽血检测、采精、授精育种等科研工作 , 以便从基因育种开始 , 培育更优质鸡群 。
在张浪看来 , 科研是负有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的 。 在科研生涯里 , 张浪以第一作者身份与导师、公司高层人员联名发表SCI一区top期刊一篇;中文核心期刊一篇;他还参与技术研发申请专利一个 , 并最终以优异成绩顺利申博 , 于今年9月份开始 , 继续与导师一起攀登新的科研高峰 。
广西富凤农牧集团董事、总经理李羽娜表示 , 通过建立广西兴宁富凤鸡科技小院 , 可以凝聚企业、学院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 , 针对性地帮助公司攻克技术性难题 , 推动富凤鸡产业升级 , 为广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
加快产学转化助推乡村产业升级
近年来 , 广西大学在校地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 , 深度梳理地方性融合发展路线 , 充分利用人才与技术优势 , 创新服务方式 , 将广西大学人才资源、教学资源转变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智力资源 , 校企联合共同建设科技小院 , 进行产业合作开发 , 助力广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
在富凤鸡科技小院 , 产学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 公司与陆阳清教授等研究团队精心培育的慢速型特优质鸡——富凤鸡 , 解决了饲养困难、病死率高、营养物质低、体型娇小、肉质口感差等问题 。 在富凤鸡的科学生态养殖下 , 优质鸡群活动量大 , 羽毛结构紧凑 , 色泽光亮 , 鸡肌肉结构细腻滑嫩 , 产量逐年上涨 , 其营养成分显著高于普通肉鸡 , 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 同时 , 科研团队对每只富凤鸡进行标码登记 , 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 , 可以实时监测到富凤鸡的生长与健康情况 。 此外 , 富凤鸡培育中的精准化饲喂、标准化防疫、种鸡育种优化等多项技术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