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发布文章论含马兜铃酸中药的风险评估、安全用药与科学监管

本文转自:新华网
《中国中药杂志》2022年14期封面文章 , 发表了由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梁爱华课题组联合完成的《论含马兜铃酸中药的风险评估、安全用药与科学监管——马兜铃酸种类不同毒性各异 , 检控马兜铃酸Ⅰ/Ⅱ是关键》 。
《中国中药杂志》发布文章论含马兜铃酸中药的风险评估、安全用药与科学监管
文章图片
据介绍 , 马兜铃酸类化合物(aristolochicacidanalogues , AAAs)种类繁多 , 按结构类型主要分为马兜铃酸类(aristolochicacids , AAs)和马兜铃内酰胺类(aristololactams , ALs) 。 研究表明AAAs种类不同 , 则其化合物毒性差异大:AA-Ⅰ的肾脏毒性和致癌性较强 , AA-Ⅱ毒性低于AA-Ⅰ , 而AA-IVa、AA-Ia无明显毒性 。 马兜铃科不同品种所含的AAAs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 , 有的品种如细辛、天仙藤所含的主要为无明显毒性的AAAs(如AA-IVa) 。 复方制剂中AAAs含量与药味占比以及制备工艺等有关 , 有的制剂中AA-Ⅰ含量很低或测不出 。 因此 , 作者提出“AAAs种类不同 , 毒性各异 , 并非所有AAAs都有肾毒性和致癌性 。 含AAAs中药的毒性不应一概而论 , 检控AA-Ⅰ和AA-Ⅱ是关键”的学术观点 。 该文提出 , “对含AAAs中药 , 不应因噎废食 , 应加强中药的AAAs种类与含量调研分析以及毒理学研究 , 制定AA-Ⅰ和AA-Ⅱ的限量标准 , 合理用药以及科学监管”的建议 。
《中国中药杂志》发布文章论含马兜铃酸中药的风险评估、安全用药与科学监管】《中国中药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 , 中国药学会主办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 , 创刊于1955年7月 。 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 , 是中医药最高科研学术水平的交流平台之一 。 获得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建设项目-梯队期刊类” 。 入选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区 , 名列11本T1级期刊榜首;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版)Q1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来源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