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记载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 历史上文献记载是什么意思

文物史料对文献记载有何突出作用文物的史料作用 可证实文献之记载,校正文献之谬误,补充文献记载之缺佚 。对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文物则是研究、恢复其社会面貌的实物史料 。
文物的证史作用 中国古代文献是中国的文化宝库 。而丰富多彩的文物,对古文献记载的证实,不仅增加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可靠性与珍贵性,而且又增加了实物资料,成为文献记载的真实见证 。从另一个角度讲,文物可以证明文献记载的历史将文献和文物密切结合,相互印证,对社会历史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
文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相吻合者已不乏其例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商代的世系 。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的大批甲骨文中对商王世系的记载,经考证与《史记》记载基本相符《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中,记载了孙武仕吴孙膑仕齐并各有兵法传世的史实,《汉书·艺文志》中也作了著录 。此后,《孙子兵法》不传,众说不一 。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中同时出土《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从而证明《史记》和《汉书》记载的正确,使自隋代以来的疑问和误传得以澄清 。《后汉书·礼仪志》 中记载的玉柙 (玉衣)葬制,也由河北、江苏、安徽、山东、陕西、河南、广东、北京等地出土的完整玉衣或玉衣上的玉片及所使用的金缕、银缕、铜缕等得到证实 。
文物的正史作用 在古代,有些史籍在传抄过程中出现错误,有些在流传中缺佚,有些被统治阶级删改等,这就使文物的正史作用有了极其珍贵的价值 。它的表现是校正古籍记载之谬误,订正史传,纠正错讹 。
在古代,金石学家以金石文字正诸史之谬误,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只限于金石,现在可利用各类文物中的资料订正文献记载 。这就使文物的作用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发挥 。
在地方志中对一些古迹的记载,由于时代的限制,缺乏资料,又未实地调查,往往以一些传说为据,使记载失实 。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不少已得以澄清,如河北省磁县许多古,在地方志等古籍中称为“曹操七十二疑”,但经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所获得的文物资料(包括墓志)证明并非曹操七十二疑,而是北朝墓群,是东魏、北齐的皇室及王公贵族墓地 。
在古文献中,往往记载一些生产和生活器物的状况,这些记载又往往被认为是它们产生的时间,以导致错误 。《韩非子》、《周礼》中,有关于髹漆的记载,有人据此认为薄板胎漆器出现于战国中期 。实际上中国漆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即出土有漆器,商代遗址和墓葬中更有多处发现 。这些出土文物,都校正了《韩非子》和《周礼》的记载 。
文物的补史作用 对无文字可考的历史提供实物资料,以研究和恢复其历史面貌;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补文字记载的缺佚,以提供比文字记载更丰富多彩的资料 。
中国的各种古籍,是研究不同时期历史的宝贵资料 。但不可忽视的是正史和其他古籍,受阶级局限和当时条件的限制,有大量史实,特别是关于劳动生产者的史实并未被记载,使为数众多的史实失传,还有不少史籍在历史上散失不传,许多史实被湮没 。同时,人类社会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整体,文献记载的史实,年代愈早的文献,记载的史实愈简略,甚或不予记载,这就使许许多多能说明社会各个方面的史实缺载 。
各个历史时期丰富多彩的文物,完全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 。文物本身储存的信息,可以为研究不同问题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而有文字的文物,如甲骨文金文、竹木简牍、帛书、古写本、古印本、石刻等,更是直接记载了历史的不同方面,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从而使人们得以了解某些方面的真实情况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 5种秦法律文书竹简,其内容远远超过了李悝《法经》的范畴,已具备刑法、 诉讼法、 民法、军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方面的内容 。湖南省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的帛书中,有5种医书,成书年代都早于《黄帝内经》,在内容上没有五行学说的痕迹,填补了中国早期医学史上的空白 。
文物的史料功能 文物作为实物史料,其证史、正史、补史的作用是开展科学研究,发挥文物作用的第一步 。在完成第一步工作之后,还要运用这些可信而翔实的资料,研究历史,促进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 。
文物史料对专门史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农业史、畜牧业史、 纺织史、 陶瓷史、冶金史、建筑史、交通史、天文史、雕塑史、医药史等专业史的研究,都离不开文物史料,特别是原始社会无文字记载,只有依靠文物史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物的物质成分和所储存的信息了解的越来越清楚,可为专门史的研究和撰写提供更加详细和精确的资料 。文物作为有形的物体,在绘画、雕塑等一些专门史的研究中,是十分形象生动的实物史料 。它比文献资料有更加特殊的价值 。
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形式方面,文物同样具有特殊价值 。在研究中只依靠文献资料,只作文字描述,不易给人一个形象概念,若增加文物史料,插图与文字配合,人们一看就清楚了 。人们从古建筑、绘画、雕塑等形式上,就比较容易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形式 。
古代文物可为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分析研究古代文物所储存的科技信息,是借鉴的重要内容 。对古代文物所具有的物质形式,可在研究其科学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
中国古代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在历史长河中被湮没 。但运用这些技术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有些在考古工作中被发现,其中有的经整理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分析检测,已获得了储存在文物中的科技信息,成为发展今日科学技术的借鉴,或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文物中有大量文物本身就是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蕴藏着当时的科学信息 。对这一类文物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会为发展今天的科学技术提供信息和资料 。古代的天文文物和冶金、水利、建筑等方面的文物都程度不同的包含了古代的科学信息 。在战国时期使用失蜡法铸造铜器,汉代使用土法生产球墨铸铁等,都属于这一类 。
借鉴与促进艺术发展 文化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借鉴 。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文化艺术都是在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和文化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如书法、绘画艺术,就是在学习前人作品(许多已成为文物)、借鉴前人优点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时代风格和个人艺术风格的 。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是这样,其他文化艺术也莫不如此 。

国语记载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 历史上文献记载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记载的意思是什么记载是指把事情写下来 。目的是记录事实、事件或者让后世的人可以有所参考 。记载是指把事情写下来 。目的是记录事实、事件或者让后世的人可以有所参考,让知识以及文化传播,既可以作为动词使用又可以作为名词使用 。基本信息词目:记载 拼音:jì zǎi 例句:吴晗 《论中立》:“这些记载是激发民族思想的最好材料 。” 详细释义基本解释 1. [entry;record;put down in writing]∶把事情记录下来 其中有一条记载着一次对议长投了不信任票 2. [record]∶记录事情的文字 详细解释 1. 记事于书册 。《书·洛诰》“视功载” 孔 传:“汝受天命厚矣,当辅大天命,视羣臣有功者记载之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周世宗好杀》:“史称 周世宗 用法太严,羣臣职事小有不举,往往置之极刑 。予既书於《续笔》矣 。薛居正《旧史》记载其事甚备,而 欧阳公 多芟去 。” 管桦 《怕水的人》:“趁着夜深人静,我在灯下把它记载下来,便是这个短篇 。” 2. 记事的书册 。清 朱枫 《<雍州金石记>序》:“而 欧阳永叔 、 赵明诚 之书至今盛传於世 。予观近人记载及余所收,多有二书所未载者 。”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故古有记载,而无著作,非若后世为儒生之专业,运其灵思也 。” 吴晗 《论中立》:“这些记载是激发民族思想的最好材料 。”记载的意思是:
1. 把事情记录下来 。
【国语记载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 历史上文献记载是什么意思】2. 记录事情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