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援助热线:深夜来电增加,年轻人求助意识增加

广州心理援助热线:深夜来电增加,年轻人求助意识增加】文/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林清清通讯员宋易倩
图/医院提供
小学生不懂做作业也能打心理求助热线?
广州心理援助热线还有海外来电?
“这反映出目前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以及求助意识增加 。 ”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负责人魏华林对采访人员说 。
2022年10月10日是第31届世界精神卫生日 , 今年的主题是“营造良好环境 , 共助心理健康” 。 当天 , 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多个单位在广州市黄埔区举办心理健康现场宣传活动 。 活动现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睡眠与节律医学中心主任张继辉进行了一场如何改善睡眠状况的专题讲座 。
广州心理援助热线:深夜来电增加,年轻人求助意识增加
文章图片
活动现场
多位精神卫生领域专家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目前广州人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增加 , 求助途径也更多元化 。 目前广州176个街道均各配置至少一名精神科执业医师 , 心理援助热线近一年共接听3万余例来电 。
广州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已深入每一条街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宁玉萍在活动中表示 , 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 , 全球约有4.5亿精神障碍患者 , 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 。 精神障碍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 , 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 。 改善心理健康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核心 。
曾带领广东心理救援队支援武汉抗疫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何红波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介绍 , 广州市已在市、区、街道三级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 , 除了在每个区设置精神卫生中心 , 目前广州市176个街道均配置了至少一名精神科执业医师 , 驻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为社区有需要人群提供健康管理、社区康复服务 。 此外 , 60多人的广州市心理救援队也随时接受心理救援任务 。
广州心理热线:深夜来电增加 , 年轻人求助意识增加
近一年的热线来电有何新特点?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负责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心理热线部门主任魏华林介绍 , 近一年来 , 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呈现出来电者年轻化特点 , 深夜来电求助数量增加 。
魏华林介绍 , 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目前拥有专职人员11名 , 每天24小时轮班接听心理热线电话 。 “目前热线来电大约有3成来自广州市内 , 3成左右来自于广州市以外广东省以内的 , 4成左右来自于外省 , 大概还有1%是来自于海外华人的来电求助 。 ”魏华林表示 , 数字的变化 , 显示出人们对于心理援助的接受程度在增加 。
“例如来电的总体男女比例大约为4:6 。 这与女性在心理问题上求助意识较高、愿意主动倾诉负面情绪有一定关系 。 因为从研究数据来看 , 中国的男女自杀比例总体差不多 , 女性甚至略低于男性 , 然而来电求助的女性却高于男性 。 ”魏华林表示 。
广州心理援助热线:深夜来电增加,年轻人求助意识增加
文章图片
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工作现场
此外 , 来电高峰从下午三点持续到凌晨两点 , 晚上来电明显增多 , 来电者以年轻人为主 , 年龄在20岁左右居多 。 魏华林分析 , 这也许跟现在都市人所戏称的“深夜emo”(即:情绪不稳定)和夜间电话求助更方便有一定关系 。
“值得留意的是 , 近年来 , 热线来电中有一个变化:求助人群低龄化倾向比较明显 。 尽管低龄来电大多未必是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 但反应出心理健康意识和主动求助意识的普及 。 ”魏华林说 , “在我们心理热线2007年刚开通时 , 青少年主动来电求助一般要到10多岁 , 而现在可能八九岁的孩子也会来电 。 我印象中有一位8岁的孩子 , 因为作业困扰来电 , 而且是在他妈妈的鼓励下打来的电话 。 我想这体现了热线方便及时快捷的特点 , 有利于心理问题的尽早干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