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断了!医生四个半小时艰苦奋战,彻夜守护三天,奇迹发生

扬子晚报网10月12日讯(通讯员朱霞宋亚君采访人员万凌云)近日 , 句容市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句容分院)手足外科成功完成一例被业界称为断指再植“天花板”高难度的指尖端完全性离断再植手术 , 让患者“完全掉下来”的手指头“复活”了!
指尖断了!医生四个半小时艰苦奋战,彻夜守护三天,奇迹发生
文章图片
10月12日 , 院方介绍 , 目前患者正在进一步康复中 。
快!绿色通道助力断指修复
9月30日下午 , 59岁的工人郭龙(化名)在工厂干活时不慎被机器挤伤手指 。 随着一声惨叫 , 只见郭龙左手鲜血直流 , 机器旁还散落着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 , 慌了神的工友赶紧拾起断落的手指 , 将他送往句容市人民医院 。
急诊接诊后 , 立即联系手足外科邵志报医生紧急会诊 。 邵医生对郭龙受伤部位进行了仔细检查 , 见左食指末节以远离断 , 断端软组织欠整齐 , 挫裂伤明显 , 有活动性出血 。 诊断为:左食指离断伤 , 需立即在显微镜下行断指再植手术 。
断指再植手术贵在一个“快”字 , 越早手术 , 成活率就越高 。 此时 , 距离手指受伤已过去两个多小时 , 若不及时将受损的神经及血管接上 , 很可能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 使郭龙失去左手食指 。
时间紧、病情急 , 医院立即为郭龙开通绿色通道 , 紧急清创、断端包扎止血 , 并以最快速度完善术前准备 。
指尖断了!医生四个半小时艰苦奋战,彻夜守护三天,奇迹发生
文章图片
成功修复
精!绣花功力吻合神经血管
院方告诉采访人员 , 断指再植术是医生在显微镜下进行的精细手术 , 手术医生需要用比绣花针还纤细的手术针 , 在细如毛发的血管和神经间“穿针引线” , 精确吻合血管、神经和肌腱 。 而人的血管像树根一样 , 越到后面越细密 , 手指末节的血管是最多而纤细的 , 每一个微小细节都决定手术成功与否 , 要求医生拥有极精细的操作技术与无与伦比的耐心 。
一系列紧张有序的术前准备工作完成后 , 郭龙被推进手术室 。 在麻醉团队及手术护理团队的协作下 , 邵志报主治医师与田大川医师为郭龙实施手术 。 手术开始 , 医护人员首先用大量生理盐水、碘伏、双氧水冲洗伤口彻底清创 , 去除挫伤严重组织及异物 。 随后 , 在显微镜的辅助下探查 , 发现郭龙尺侧指动脉从末节抽出 , 尺侧远端无法行血管吻合 , 这给手术带来巨大的挑战 。
迎难而上!医生们并未放弃 , 他们凭着精湛的技术在显微镜下找到远端桡侧血管 , 在剪除严重挫伤血管 , 修平远近端血管后 。 此后 , 在显微镜下耐心将仅0.2毫米的近段尺侧指动脉与远端桡侧指动脉进行无张力吻合 , 再游离双侧指神经断端 , 吻合指神经......经过四个半小时的艰苦奋战 , 郭龙断离的一根动脉、两根静脉、两根神经全部接通 。
随着止血带松开的一刹那 , 郭龙左小指皮肤颜色恢复红润 。 “通了!通了!”这让整个手术团队格外振奋 。
暖!悉心守护三天度过危险期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 , 术后72小时是血管危象高发期 , 随时会发生血栓、血管痉挛、静脉危象 。 ”邵志报告诉采访人员 , 术后72小时是断指再植能否成活的关键时期 , 如果血液循环发生问题 , 静脉回流不好 , 就会出现指头坏死 。
为此 , 术后前三天 , 邵志报和田大川两名医生放弃国庆假期 , 天天盯着 , 晚上轮流值班 , 每两小时起来查看郭龙患指情况 , 严密观察手指颜色、温度 , 以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 , 郭龙患指顺利成活 , 手指外形及功能基本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