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悬壶济世守初心 六旬老中医要把毕生从医经验出书将医术传承下去

老中医|悬壶济世守初心 六旬老中医要把毕生从医经验出书将医术传承下去

文章图片

老中医|悬壶济世守初心 六旬老中医要把毕生从医经验出书将医术传承下去

行医32年的中医大夫王东森研制出生发液
今后要把30多年从医经验出书
【老中医|悬壶济世守初心 六旬老中医要把毕生从医经验出书将医术传承下去】让中医医术得以传承
行医32年 , 为众多疑难杂症的病号解除了痛苦 , 本着悬壶济世的初心 , 对一些有困难病患 , 有的少收费 , 有的甚至不收费……这个人就是青岛60岁的老中医王东森 , 这些年 , 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人品 , 让他享有很高名气和声望 。 如今 , 脱发现象在生活当中已经司空见惯 , 它不但影响着人们的容貌 , 也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困扰 。 近日 , 记者了解到 , 因王东森自身有脱发现象 , 从几年前开始就琢磨配方为自己诊疗 , 最终研制出了一种兼顾护发的生发液 。

“脱发有很多原因造成 , 现在经过我个人和一些朋友测试 , 这个药对大多数脱发还是管用的 。 现在治疗脱发的药物很多 , 市民不要盲目使用 , 有需要的不妨用我的药试试 , 希望能为人们解决这个难题 。 ”老中医王东森说 , 他行医已经32年了 , 当初选择学习中医也是因家庭困难所迫 , 这些年中也有很多人帮助过他和家人 , 他表示 , 对于一些家庭困难的市民 , 会免费提供药物 。 今后 , 王东森还准备将30多年从医诊断经验出书 , 把中医医术传承下去 。
8岁学医从医路吃尽苦头
今年60岁的王东森老家是胶南人 , 在很早的时候 , 父母就跟随亲戚“闯东北”去了吉林 , 王东森8岁时家里姊妹较多 , 生活也比较困难 , 就在父母的授意下 , 拜了当地一名老中医为师 , 从此一边上学一边开始学习中医 。 “当初家里人让我学中医 , 就是觉得学好后 , 有个一技之长 , 能吃上饭 。 学中医很苦 , 一开始 , 不但要熟悉药性 , 还要记住药材的模样 , 不然弄错了用在病人身上 , 就会容易出大问题 , 所以师傅管的很严 。 ”王东森说 , 那时候他还小 , 也很好玩 , 但一旦被师傅发现不好好学 , 轻则招来一顿训斥 , 重则会遭师傅“动手” 。
“中医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 中医包括脉学、中药学、诊断学 , 针灸学、内外科等 , 每一步都极其复杂 。 十二经络、奇经八脉 , 脉象变化玄妙复杂 , 男女老少 , 一年四季脉象均不相同 。 ‘杏仁白 , 入肺经’ , 各种药材的性质和功能是万万不能搞混的 。 草乌是治疗风湿的良药 , 但狼毒是剧毒 , 两位药开的花很像 , 有一次我跟着师傅上山采药 , 把草乌和狼毒搞混了 , 我师傅直接把我从山上一脚踹下去了 。 ”王东森说道 , “挨打挨骂这种事 , 在刚开始学医时数不胜数 。 那时候都这样 , 其实师傅也是为了让学生能牢记在心 , 学医之路确实不容易 , 苦是苦了点 , 但我从不后悔……”
也正是在这名老中医的影响 , 王东林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后来还考上了吉林大学 , 专攻中医学 。 大学毕业后 , 他还被分配到当地白山市一家医院成了一名中医医生 , 后来又来到北京进修 , 27岁时开始独立行医 。 1999年 , 他和家人一起又回到了老家山东 , 并在青岛李沧区开办起了诊所 , 几年前为了照顾孙子 , 又从青岛来到了胶州行医 。
从医32年解决了众多顽疾
初秋的早晨 , 寒气逼人 。 “天太冷了 , 你们招呼病号开始吧 , 别让人家等急了 。 ”因为每天只有上午诊病 , 10月11日一大早 , 王东森就来到他所在诊所 , 尽管诊所营业时间还早 , 看到已经有不少病号排队候诊 , 他赶紧和弟子一道对患者进行察苔把脉 , 答疑解惑 。 走进诊所 , 只见墙壁上挂满了不少病号送来的锦旗 。 “这些锦旗不值得一提 , 荣誉都是虚的 , 只要能为患者看好了病 , 那我也就知足了 。 ”王东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