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癌症后,他写了一本“自救指南”

得癌症后,他写了一本“自救指南”
文章图片
《白色巨塔》(2003)剧照 。
“好不容易爬到山顶 , 砰!一脚把你踹到山谷底了 , 你又得重新来过 。 第一次可以 , 第二次可以 , 到了第三次时 , 就快绝望了 。 ”在谈及治疗肾上腺皮质癌的过程中反复遭遇癌细胞的转移时 , 前《凤凰周刊》主编、《无国界病人》作者师永刚下意识地用了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的隐喻 。
十年前 , 37岁的师永刚确诊肾上腺皮质癌 , 这是一种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的罕见病 。 从确诊初的无助到四处求医 , 十年间 , 师永刚跨越中美两家顶级医院 , 经历了两次手术、五次复发转移、四次急诊、六个周期的放疗以及三次新药临床试验 。
在与癌症的对抗中 , 师永刚如同西西弗斯般的竭尽全力、永不言弃 。
他几乎系统研读了关于肾上腺皮质癌的所有论文 , 基本上掌握了几乎所有的相关治疗方案、最新临床试验以及潜在药物 。 这使他可以与主治医生同步更新相关治疗信息 , 甚至能提醒一些也许连医生都没有想到的临床试验或者方案 。 他还在全球治疗肾上腺皮质癌最顶尖的医疗机构参与新药临床试验 。
正如师永刚在书中说的 , “如果没有药 , 就去自己制造出来 。 如果没有手术 , 我们就去创造一个 。 ”
与西西弗斯宿命式的循环不同 , 师永刚终于在治疗的第七年迎来了曙光 。 经过了六年半从未间断的治疗 , 如今 , 他有三年半没接受过任何治疗了 。 只要治疗结束五年内 , 肿瘤没有复发 , 就将达到医学上的临床治愈 。
今年8月 , 师永刚完成出版《无国界病人》一书 , 把自己患病与治疗过程以冷静的笔触记录下来 。
事实上 , 师永刚有着多年的媒体从业经验 , 同时他也是一位知名作家 , 其媒体研究专著创下了发行超过30多万套的纪录 , 曾出版长篇小说《天苍茫》、《西北望》和诗集《仰望灵魂》等十多部专著 。
师永刚直言 , 患病求医过程太痛苦了 , 他本无心力或计划出书记录 , 撰写的过程中也一度中断 。 直到在国内遇到有医生评价“治疗经历具有标本意义”以及三番五次接到患癌病人的求助电话 , 他觉得很有必要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 。
时代财经联合新周刊硬核读书会 , 携手推出深度访谈栏目《锐见》 , 围绕经济发展和个人关切 , 与学者对话 , 传达他们的理性和智慧之声 。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时代财经APP
(ID:tf-app)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时代财经APP
(ID:tf-app)
?作者|余思毅
?编辑|王丽丽
得癌症后,他写了一本“自救指南”
文章图片
癌症是一个我们无法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
2022年2月 ,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NCC)根据全国性的癌症登记和随访监测体系公布目前最新的数据——2016年估计有406.4万例新发癌症病例 , 平均每天超过1.1万人被诊断为癌症 。 每天约有6600人死于癌症 。 当年 , 中国约有241.35万人死于癌症 。
“任何一个家庭有癌症病人都会陷入恐慌 , 根本就不知道从哪下手 , 也不知道去找哪个医院、看哪个医生 。 ”师永刚对时代财经表示 , 他希望这本书像一个傻瓜版的看病指南 , 没有任何医疗经验的人也能看懂 , “照着做、就能活 , 我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 , 给大家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指南 。 ”
回溯自己患病的过程 , 师永刚提到 , 十多年加班和夜班的生活让他深度疲劳 , 伴随焦虑、身体疼痛、情绪波动和注意力不集中 , 以及长期失眠 , 在师永刚看来 , 长期的慢性疲劳与巨大的压力是造成肾上腺皮质癌患病以及恶化的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