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 薄衣御寒始于立秋

今天分享一篇【立秋养生 薄衣御寒始于立秋】希望大家喜欢 ,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阅读这一篇百科内容吧 , 看完之后记得点赞分享出去给朋友们看哦!【立秋养生 薄衣御寒始于立秋】尽管24节气中的“立秋”要超前于气候意义上的“秋季始日”(气候学上以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的始日作为秋季的开始) , 但“立秋”作为夏秋之交标志性的节气 , 无论对农业生产还是对人体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的养生法 , 明确指出“薄衣之法 , 当从秋习之” 。实践证明 , 这种主张“秋冻”的方法 , 既顺应了自然气候(包括居室气候)的需要 , 又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 。
近些年 , 我国气象专家对春秋季居室内外温度进行了观测分析 , 并把“室内外温差”作为一种气候指标 , 进一步佐证了“春捂秋冻”的科学性 。春秋季温度虽然都具有“不冷不热”的特点 , 但气温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春季气温总趋势是升 , 秋季气温则是下降 。只要气温过低 , 人体防御不当 , 即可受寒致病 , 这是常理 。而人体之所以受寒 , 与环境变化(如进出居室)很有关系 。气候观测表明 , 由于房屋的热惰性和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 , 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负值) , 秋季室内气温则高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正值) 。这就很容易解释“春捂秋冻”了:春季从温暖的室外进入阴凉的室内 , 如果不多穿衣 , 就容易受寒致病 。而秋季室内温度相对较高 , 入室后完全可以少穿些衣服 。
另外 , 就全国范围看 , 立秋以后 , 冷空气势力将逐渐加强 , 活动趋于频繁 , 气温明显下降 , 昼夜温差增大 , 且“一场秋雨一场寒” 。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 , 应该未“寒”绸缪 , 注意加强御寒锻炼 , 提高抗寒能力 , 以便在强冷空气和寒冬季节到来时也能够适应气候环境 , 避免由于气象原因诱发或加重病症 , 如流行性感冒、气管炎、肺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种心脑血管病 。
古人云:春捂秋冻 , 不生杂病 。立秋之后 , 要正确领会“薄衣御寒” , 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 , 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 而应该尽可能晚一点增衣 , 能穿短袖衬衫 , 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 , 尽量不加外套 。民谚“二八月 , 乱穿衣” , 说的是穿衣感受 。但是从保健意义上说 , 应该是“二月多穿衣 , 八月少穿衣” 。不过 , 凡事都应有个限度 , “薄衣御寒”也不能过头 。到了深秋时节 , 气温很低 , 仍然穿得很单薄 , 就没道理了 。这时倒可以按照冬季的一些养生法则安排饮食起居 , 一味“秋冻”反而会致病 。对于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者 , “薄衣御寒”更应该慎重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