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苗子叶下卷是什么原因

黄瓜幼苗卷叶,叶片发黑是怎么引起的,该如何解决?黄瓜幼苗卷叶是由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引起的,开始叶片上会出现圆形的、比较小的褪绿斑,然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多角形的褐斑 。注意:这种病菌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所以播种前最好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一旦发病,赶快喷洒 。
一般可也傍晚熏烟,次晨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粉尘法,于傍晚喷撒10%速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每亩每次用药1公斤,隔7-10天喷一次,边疆或交替喷2-3次 。大棚、温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可喷药防治,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刘1000-1500倍液,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每亩每次喷药液50-80公斤,上述杀菌剂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发病后用药,应适当加大药量 。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药效,提倡将几种药剂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 。

大棚黄瓜苗子叶下卷是什么原因

文章插图
黄瓜叶子是什么病造成的?黄瓜出现霜霉病高温闷棚以及合理科学施肥的管理方法 。
高温闷棚的方法
在闷棚前一天,一般要求种植户要浇上一次小水,先提高棚内的湿度,并适当提高棚内夜温 。闷棚时间选择在晴天中午进行,封闭棚室,事先是不能放风排湿的 。闷棚时在棚内中部选择在黄瓜生长点高度,悬挂温度计 。
温度上升到40度时,通过调节风口,把室温慢慢上升到45度就开始计时,每个5-10分钟进行观察一次,把温度保持在45度左右,最高不能超过48度,连续进行2小时 。之后,适当开始通风,慢慢把温度降下来,恢复到正常温度即可 。如果病害严重,可隔个2-3天再闷棚一次,一般可控制住霜霉病继续为害 。
高温闷棚容易出现的问题
高温闷棚是很苛刻的,在温度已超过45度,但闷棚时间又不到两个小时,这时千万不可开通风口进行降温,在高温时放风,容易灼伤黄瓜生长点,因为高温放风的同时会排出大量湿气,这种情况下可适当放几块草苫或覆盖遮阳网来降温,这样可以实现安全降温 。很多植株在高温闷棚时就是因为没有注意这点,造成黄瓜生长点灼伤的情况出现 。
【大棚黄瓜苗子叶下卷是什么原因】在闷棚时间达到两个小时后,要从棚顶部慢慢加大放风口,使室温慢慢下降 。
高温闷棚后的水肥管理
在闷棚后,种植户要加强肥水管理 。
建议大家喷施妙医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方法:
叶面喷施:400倍均匀喷雾
冲施滴灌:一亩地800克
大棚甜瓜烧苗是什么原因如果施肥浓度过高(即施肥过多),土壤中的水势就低于根内的水势,土壤中的水不但不能进入根系,反而根内的水会倒流出去,土壤中的离子浓度比较大,超过了作物细胞液的浓度,从而使作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导致全株植物严重失水,就像被烧过一样,所以称之为“烧苗” 。
大棚黄瓜苗子叶下卷是什么原因

文章插图
黄瓜产生老化苗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苗龄过长,苗床长期低温、干旱 。床土、基质过干和温度过低,床土中有机质少,透气性差,土壤板结,有效养分少,或幼苗在生长过程中,根系生长受到了抑制也有 关系 。囤苗期间床土过干,或控制水分过严,或对营养钵水分管理不 当,造成苗钵干燥,床内、钵内湿度过低,最易造成老化苗 。用营养 钵育苗的,一是钵内容积小盛水少,二是因地下水被钵隔绝,容易造 成钵内营养土或基质过干,尤其是春季气候转暖以后,幼苗叶子增 多,水分蒸腾量大,若不及时灌水,就会趋向老化 。幼苗进行低温锻炼时,如果温度过低,幼苗的生育受到过度抑 制,老化现象也会发生 。
黄瓜叶卷起要枯的样子是什么原因?该用什么药治?有卷心虫,打菊酯类药可行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大棚黄瓜苗子叶下卷是什么原因

文章插图
家里种黄瓜叶子卷曲,发黄 。而且不接瓜 。这是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原因比较多 。一是环境骤变,如遇突然降温或浇水过大的情况下,沪俯高谎薨荷胳捅供拉地温骤然下降到15℃以下时,易造成根系受伤 。致使根系吸收功能减弱,呈现缺氧、缺钾症状,而造成底部叶片黄化 。二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衡 。如坐果数量较多时,果实争夺养分加剧,容易造成营养生长减弱,底部叶片发黄 。三是沤根、烧根的情况下,根系受伤也能导致营养供应不足而黄叶 。四是遇到连阴天气时,底部叶片的养分大量供应生长中心,造成自身营养不足 。黄瓜底叶黄原因很多,分析清楚原因,区别对待
原因很多,不可以偏概全,看一下叶子发黄前后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变化,对比一下前后的变化应该会有所发现 。
1、缺素型黄叶:
缺素型黄叶分为中、下部老叶先黄和中、上部嫩叶先黄两种情况 。中下部老叶先黄,所缺元素多为植株体内易被再利用的元素,如氮、钾、镁、锌等 。
(1)整个植株生长受抵制,较老叶片整叶先缺绿,为缺氮 。防治对策是叶面喷施0.5%-1%尿素溶液2-3次 。
(2)整个植株生长无明显抵制脉失绿变黄,叶脉间失绿变黄,叶缘为绿色,或残留有绿色斑点,不卷曲,为缺镁 。防治对策是叶面喷施1%-2%硫酸镁溶液 。
(3)植株生长无明显抑制,叶缘失绿以至坏死,有时叶片上也有失绿至坏死斑点,为缺钾 。防治对策是叶面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 。
(4)植株生长无明显抵制,整个叶片有失绿至坏死斑点或条纹,为缺锌 。防治对策是叶面喷施0.2%硫酸锌溶液 。中、上部嫩叶先黄,所缺元素多为杜株体内不风气被再利用的元素,如钙、硫、铁等 。
解决办法:
(1)生长点枯死,叶片缺绿皱缩至坏死;根系发育不良,很少结瓜,为缺钙 。防治对策叶面喷施0.3%氯化钙溶液,每周2次 。
(2)生长点不枯死,叶色淡绿,茎细小则缺硫 。防治对策是叶面喷施1%硫酸钾溶液 。
(3)生长点不枯死,叶色黄白,为缺铁 。防治对策是叶面喷施0.5%硫酸铁溶液 。光照严重不足 。另外肥力不足也会导致出现你说的情况 。种黄瓜时容易出现以下病症,应注意:一、黄瓜霜霉病
1.症状该病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初发病时,叶背出现水浸状淡黄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并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型黄色斑 。发病严重时小病斑汇成大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的霉层 。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为霜霉属真菌侵染的病害,主要靠气流和雨水传播 。孢子囊直接萌发,生出芽管,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 。传播的途径主要是从温室黄瓜传到大田黄瓜,再从大田传播到夏秋黄瓜,然后再传播到温室黄瓜 。高湿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病菌产生的孢子囊需要83%以上的相对温度,孢子囊萌发和侵入都需要有水滴或水膜 。叶面干燥孢子囊不能萌发,2~3天中死亡,因此叶面的水滴或水蟆是霜霉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如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温度调节不好,昼夜温差较大,容易使叶面出现水滴或水膜,就有利于该病菌的萌发和侵入 。病菌侵入的温度范围是10~25℃,最适宜的温度为15~22℃,高于30℃时不适发病,温度越高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越大 。在有水的条件下,温度是该病发生迟早、轻重的主要因素 。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新品种 。如津研4号、津春2号、津杂2~4号、长春密剌及山东密剌等 。加强栽增管理,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膜下浇水,减少浇水次数 。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结瓜后及时摘掉下部老黄叶 。根外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者喷施1:1:100的尿素和糖的混合液,提高功能叶片糖总含量,提高叶片生理抗病能力 。
高温闷棚 。选择晴天上午,关闭大棚温室门窗,使棚室内的温度升到45℃,最高不能超过48℃,持续2小时后适当通风,使棚室温度逐渐下降,恢复正常温度 。闭棚前一天必须浇水,植株较高的可将生长点向下压低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