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理论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理论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理论 ,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狗进食摇铃实验1.实验过程: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 , 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 , 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只在铃响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
2、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 , 会分泌唾液 , 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 , 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
3、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 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 , 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
4、2.用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就是:无条件反射:狗+食物(无条件刺激)→分泌唾液条件刺激:狗+食物(无条件刺激)+铃声(中性刺激)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狗+铃声→分泌唾液3.对于几种类型的区分: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
5、比如:尝梅生津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
6、比如:狗摇铃实验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
7、比如:望梅生津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
8、比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
9、4.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
10、比如 , 每次进食都伴随铃声 。
11、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
12、比如,每次摇铃都不给食物,慢慢就小退了(2)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
13、比如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14、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
15、比如,能区分什么是绳子和蛇 。
16、在招教考试中,关于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常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却常常出现在考题中,为此,我们对这个知识点进行了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
17、一、巴普洛夫的经典实验:狗进食摇铃实验巴普洛夫发现,每当狗进食的时候都会分泌唾液,此时狗分泌的唾液是狗在吃到食物时候的一种本能的反应 。
18、之后,每当狗进食的同时,巴普洛夫就摇铃,巴普洛夫发现,狗也会分泌唾液 。
19、此时狗分泌唾液的反应仍然是狗吃到食物时的一种本能的反应 。
20、通过多次进食伴随摇铃练习之后 , 当狗单独听到铃声的时候,也会分泌唾液,巴普洛夫认为这种分泌唾液的反应是狗通过大量练习之后获得的,即通过学习获得的 。
21、通过以上实验巴普洛夫把人的反射分为两种 ,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
22、无条件反射 , 就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是人生来就有的,引起这种本能反应的刺激物就叫无条件刺激物 。
23、比如风吹眨眼、尝梅生津都是人的本能反应,属于无条件反射 。
24、条件反射则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人通过学习之后获得的,引起这种条件反应的刺激物就叫条件刺激 。
25、如谈梅生津,自己之前吃过梅子,所以当别人谈论梅子的时候,也会产生口水,这是条件反射的过程 。
26、此外巴普洛夫还把条件反射当中的条件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 。
27、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是指以客观实物为中介的,如望梅生津,看到眼前的梅子之后流了口水 。
28、流口水的反应是建立在梅子这个实物的基础上 。
29、而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则强调是以语言为中介的,如谈虎色变,听到别人谈论老虎吓得脸色都变了 。
30、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
31、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叫作条件反应的习得过程 。
32、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 , 直至消失,称为消退现象 。
33、(2)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起其条件反应 。
34、简单说就是相似刺激做相同的反应,即分不清 。
35、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36、对于井绳和蛇这样两个相似的刺激都产生害怕这样相同的反应 。
37、即刺激的泛化 。
38、刺激分化 , 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时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
39、简单说就是对相似刺激做不同反应,即分得清 。
40、如能够区分勇敢和鲁莽这样的近义词 。
41、泛化和分化是常考的易混点,考生可以抓住关键词来进行区分理解:泛化: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真题再现:1.在一定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类似的其他刺激也做出了一定反应的现象叫作( )A.刺激分化 B.刺激消退 C.刺激泛化 D.刺激获得【答案】C 。
42、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 。
43、2.谈梅生津是( )的表现形式 。
44、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 D.非条件反射【答案】C 。
45、解析:谈梅生津是指听到别人谈论梅子分泌口水,是以他人的语言为中介,故选择第二信号系统 。
46、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
47、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 。
48、经典条件反射具有获得、消退、恢复、泛化四个特征,它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 。
49、以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行为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厌恶疗法和系统脱敏感疗法 。
50、巴甫诺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是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的,该实验是心理学中最著名的实验之一 。
51、巴氏在实验中先摇铃再给狗以食物 , 狗得到食物会分泌唾液 。
52、如此反复 。
53、反复次数少时,狗听到摇铃会产生一点唾沫;经过30次重复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可以使其产生很多唾沫 。
54、但是经过许多重复联系,仅仅听到声音1到2秒后,狗就开始分泌唾液 。
55、在这里,食物是非条件刺激——即已有的一种反应诱因;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应——对非条件刺激的非条件反应 。
56、铃声是条件刺激——一种被动引起的非条件刺激的反应 。
57、巴氏实验中,食物和铃声之间的联系重复,最终导致狗将食物和铃声联系起来,并在听到铃声时分泌唾液 , 这种由铃声一种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映叫做条件反射 。
58、比如一只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的狗在一段时间内既没有得到食物也没有听到铃声,那么这种条件反射可以和以前保持一样强烈 , 当然这“一段时间”不能太长 。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理论】59、如果在三天内只有铃声没有食物或只有食物没有铃声,那么原来存在于铃声和食物间的联系将减弱 。
60、 条件反射理论可以用来很好地解释使用名人广告的原因 。
61、当名人和品牌被反复联起来以后,名人的形象价值等就被转移到品牌上 。
62、这时品牌是条件反射,名人是非条件反射 , 吸引和喜爱的感觉就是非条件反应 。
63、百事的主题为“年轻一代的选择”的广告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64、通过这个主题 , 百事反复地将这个品牌和年轻的明星如麦当娜、王菲、郭富城、F4等“与百事共享好时光”联系起来,虽然广告从来没有给出百事是年轻人的选择,或喝百事可以带来快乐,但广告商希望将百事、年轻人、快乐的场面联系起来 。
65、因为这种联系可以将美好的感觉转移到产品上 。
66、从百事在年轻人中受欢迎的程度可见广告商这个目的是达到了 。
67、Qzone微信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贵州教师考试2020-01-14 15:28:17巴甫洛夫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代表,进行了非常著名的狗进食摇铃实验,此实验分为了三步 , 首先:巴甫洛夫给狗食物,狗会分泌唾液,此时的唾液是条件反应,狗看见食物就会分泌唾液这种先天的本能的行为称为无条件反射;其次给狗摇铃声,这个时候狗不明白铃声的意思但是铃声能够引起狗的反应,这个时候我们把铃声称为中性刺激;第三部巴甫洛夫开始对狗进行训练,每次摇完铃声都会给狗呈现食物 , 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以后狗渐渐的明白只有铃声一响就代表着食物要来了,铃声一响就分泌唾液,这个时候狗已经明白了铃声的意思这个时候铃声由原来的中性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 , 狗这个时候分泌的唾液是由铃声引起的,所以这个时候唾液是条件反应 , 狗听见铃声会分泌唾液这是狗经过后天训练形成的,整个的这个过程称为条件反射 。
68、引起条件反射有两个信号系统一个是第一信号系统 , 一个是第二信号系统 。
69、通过这个实验巴甫洛夫得出了两对规律:一个是获得与消退;一个是泛化与分化,泛化就是对相类似的事物分不清,分化就是对相类似的事物分的清 。
70、综合以往历年的考试真题和考点分布,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高频考点,此处的题以单选、多选、判断类的客观题为主 , 需要同学们重点理解 。
7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狗进食摇铃实验1.实验过程: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 , 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只在铃响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
72、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 , 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
73、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 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
74、2.用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就是:无条件反射:狗+食物(无条件刺激)→分泌唾液条件刺激:狗+食物(无条件刺激)+铃声(中性刺激)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狗+铃声→分泌唾液3.对于几种类型的区分: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
75、比如:尝梅生津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
76、比如:狗摇铃实验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
77、比如:望梅生津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
78、比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