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和黛玉谁有教养?从这两件事就可看出

在第二回 , 冷子兴就曾说过 , 这贾府上下几百号人 , 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贾府这个小江湖亦有权谋、有机变、有勾心斗角、有明争暗斗、有心机深沉之人 , 亦不乏聪敏睿智之人 , 你手腕圆熟 , 我亦进退自如……
宝钗和黛玉谁有教养?从这两件事就可看出】贾府之鱼龙混杂 , 在各种细节均能窥见一二 , 旁的不说 , 单单这“窃听”事件便发生过多次 。 好比贾琏找鸳鸯借贾母的金银细软 , 最后被邢夫人得知 , 可那天房里除了贾琏夫妇和平儿 , 周边并无一人;
又比如第七十三回 , 夜里宝玉在读书 , 怡红院的丫头金星玻璃从后房门跑进来 , 口内喊道:“不好了 , 一个人从墙上跳下来了”;
再有端午节那几天 , 宝玉在蔷薇架下痴看龄官画蔷 , 期间大雨瓢泼 , 宝玉只顾着叫龄官避雨 , 自己却呆若木鸡 , 这事后来被外头傅秋芳家的婆子当成了笑料 , 可那天明明四下无人 , 宝玉跑回怡红院时自己还喊了大半天的门……
宝钗和黛玉谁有教养?从这两件事就可看出
文章图片
这些窃听事件背后的“窃听者” , 历来被人分析推测过 , 却也没有统一的答案 。 而在贾府 , 除了这些找不到主角的 , 亦有不少确定“窃听者”的窃听事件 , 其中以黛玉的偷听宝玉和湘云、袭人谈话一回和滴翠亭事件最为知名 , 而且两个事件的影响力都不可小嘘 。
清虚观打醮时 , 宝玉得了一块金麒麟 , 想着湘云也有一块一模一样的 , 便悄悄藏起来要留着给云妹妹 。 不料被眼尖的黛玉瞧见了 , 倒也没有表示 。
第三十二回 , 湘云被接来贾府 , 因与袭人感情好便前来怡红院 , 宝玉随后也来了 。 而黛玉因近来跟宝玉看了不少外传野史 , 多数才子佳人都因小玩物撮合 , 怕宝玉因金麒麟与史湘云作出风流韵事 , 便悄悄跟来 , 以察二人之意 。
宝钗和黛玉谁有教养?从这两件事就可看出
文章图片
谁知听了半天墙角 , 全是袭人和湘云在吐槽自己的话 , 袭人素日罕言寡语 , 连贾母斗称其没嘴的葫芦 , 此番却对黛玉极尽刻薄之能事 , 又是称黛玉为“那一位” , 又是嫌弃黛玉大半年动不了一回针线 , 更将黛玉比宝钗 , 称赞宝钗豁达明是非 , 而黛玉小性辖制人 。 这些都被黛玉听了去 。
可是听完后呢?黛玉并没有因此讨厌袭人和湘云 , 在文中中我们可以见到袭人被王夫人暗里提拔成宝玉姨娘后 , 还欢喜要来跟袭人道喜 , 而对史湘云 , 在宝玉后来“诉肺腑”后 , 便将疑虑抹掉 , 只视湘云为妹妹一般 , 再无芥蒂 。 可见于黛玉而言 , 只有有关宝玉的一切才值得她留心和关注 , 而对于他人的诽谤和讥讽 , 于其亦不足为道 。
再来看看宝钗
宝钗和黛玉谁有教养?从这两件事就可看出
文章图片
芒种节当天 , 宝钗因不见黛玉 , 便前来潇湘馆闹她 , 谁知在不远处看到宝玉进去了 , 为了避嫌 , 只得退回来 , 路上看到一对玉蝶 , 要拿扇子去扑 , 拿碟忽起忽落往河那边去了 , 宝钗只得回来 , 不料听见滴翠亭里边有人叽叽喳喳在说话 , 注意 , 此时宝钗为听得真切 , 论理 , 宝钗是个封建社会的淑女典范 , 当知非礼勿视 , 非礼勿听 , 可宝钗怎么做的?文本写到:
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 , 便刹住脚 , 往里细听
跟黛玉的有目的性的偷听比起来 , 宝钗这偷听毫无道理 , 她为何连谁在里面都未曾想过 , 就要听歌究竟呢?而后来宝钗的反应很好的说明了宝钗此举的缘故 。 宝钗光听里面的人说话 , 便迅速判断出是怡红院的小红 , 而且对这丫头性情了如指掌 , 认为她眼空心大 , 刁钻古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