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经济与长期影响 | 首席经济学家调研12周年回顾与展望

截至2022年10月中旬 , 全球已经有23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新冠确诊病例 。 从2020年初进入人们视野 , 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蔓延的脚步仍未停止 , 这已经是新冠全球大流行的第3年 。
疫情带来的影响是显著的 , 人们的生活方式、部分的经济活动都发生了变化 。 虽然在过去的22个月里 , 新冠疫苗在主要国家中普及 , 但更具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种出现仍然带来新的变数 。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 , 风险开始在公共卫生领域之外聚集 , 全球通胀走高、融资条件收紧、经济增长前景走弱成为各国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
经济的韧性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 ,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 , 各国的应对方法是有些“混乱的” 。 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 , 以减缓疫情的蔓延 。 在我们跟踪的主要国家中 , 2020年新冠疫情的严重程度和疫情防控措施的严格程度甚至是高度相关的 。 这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明显的 , 人口流动受到抑制 , 一些商业活动甚至开始向线上化、数字化转移 。 根据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 , 2020年全球GDP同比收缩3.6% , 创下有数据以来的新低 , 近95%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都弱于疫情前的预期 。
2021年来 ,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 , 各国应对疫情的思路转而更加精准化 。 面对更具传染性的新变种 , 仅有部分国家在德尔塔、奥密克戎疫情快速蔓延时曾短暂封锁应对 , 多数国家基本没有再经历全国范围内长时间(超过1个月)的封锁 。 我们也注意到 , 主要国家经济活动对疫情形势变化已不再如2020年初般敏感 。
叠加2020年低基数与主要国家经济纾困政策支持 , 2021年全球经济活动明显复苏 。 根据IMF的数据 , 更多国家回到长期增长趋势上 , 与2020年相比 , 2021年196个国家和地区GDP水平较疫情前的预期之差缩小了25% 。 正如每次危机后的复苏一般 , 疫情下经济的恢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在危机下的韧性 。
新挑战
进入2022年 , 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 , 供给瓶颈、主要国家通胀高企与地缘冲突加剧 , 叠加减弱的财政支持措施 , 削弱了全球经济增长前景 。 根据IMF最新的预测 , 2022年全球GDP增速同比为3.2% , 与1年前相比这一预测已经被下调了1.7个百分点;但从过去10年全球经济增长来看 , 仅仅落后2017年的最高值0.1个百分点 。
然而 , 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已经开始放缓 , IMF的预测显示 , 2021-2023年196个国家和地区GDP水平与疫情前预期的差距维持在6%附近 。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 , 重大的负向冲击(如金融危机)往往会对经济体产生长期的影响 , 造成经济增长的持续低迷 。 实际上 , 新冠疫情全球暴发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也会比预想的更加深远 , 甚至可能比典型的衰退更持久 。 正如我们在2020年初时未曾料及疫情会持续3年一般 。
图1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GDP与疫情前趋势背离
疫情、经济与长期影响 | 首席经济学家调研12周年回顾与展望
文章图片
注:2022年以后为估计值 。
来源:IMF、第一财经研究院计算
自新冠疫情暴发之初 , 政府曾通过支出类措施(增加公共投资、扩大失业保险等)、收入类措施(减少社保缴费、降低税收)和流动性支持(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来防止经济出现崩溃 ,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2021年全球经济活动迅速恢复 。 但由于全球疫情的持续 , 经济活动的复苏并不平衡 。 总体来看 , 供给的恢复弱于需求的恢复 , 供需错配带来价格上升压力 。
2021年二季度开始 , 欧美主要发达国家通胀开始上升 。 2022年3月爆发的俄乌冲突进一步导致能源价格高企 , 使得更广泛的国家通胀抬头 。 如今 , 全球通胀已经处于近几十年来的高位 , 数据显示 , 2022年9月美国CPI同比增长8.2% , 仍处于40年来的高位;能源价格走高对欧洲国家的影响更加直接 , 英、德CPI已经升至10% , 土耳其CPI同比更是超过了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