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有癌,吃饭先知?再三劝告:吃饭时出现4种异样,警惕是身体警报( 二 )


美国癌症协会曾对长期饮酒致癌机制进行过大量研究 。 研究结果显示 , 饮酒致癌的机制是多样的 , 比如说酒精在代谢后会产生乙醛 , 而乙醛会损伤细胞DNA以及细胞组织;酒精还会增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水平 , 提高癌症风险 。 因此 , 美国癌症协会表示限制饮酒有利于降低癌症风险 , 建议人们应该尽量不喝酒 。

2、高脂饮食
炸鸡、烧烤、薯条、奶油蛋糕等是许多人钟爱的美食 , 但这些食物脂肪含量都不低 , 长期的高脂饮食更是会提高结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癌症的风险 。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癌症流行病学》中发表过相关研究 ,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了约一万五千位受试者的脂肪摄入量 。 经过分析统计数据发现 , 比起每天摄入16-44g脂肪的受试者 , 每天摄入31.4-64.8g脂肪的受试者卵巢癌风险增加了34% 。
另外 ,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在2021年9月曾联合麻省理工以及哈佛大学的医学院进行小鼠实验发现 , 长期高脂肪饮食会破坏肠道微生物环境 , 降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 , 导致Lgr5+肠道干细胞(ISC)减少 。 ISC与免疫细胞相互关联 , 当ISC受损则意味着免疫系统无法及时消灭癌细胞 , 增加结直肠癌等癌症的风险 。

3、食用鱼肉过多
鱼肉本是为身体补健康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 但多食同样对身体有伤害 。 Cancer Causes & Control在2022年有一篇相关研究 , 选取了近50万人进行长期研究 , 研究结果显示鱼肉食用过多往往伴随着黑色素瘤风险提高 。 统计数据显示 , 每日进食43g左右鱼肉的人 , 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比每日进食3g鱼肉的人高22% 。
同时 , 研究结果还显示鱼肉摄入量越高 , 患皮肤癌的可能性也越大 。 对于这个现象 , 研究人员推测可能与鱼类体内的污染物有关 , 如汞、多氯联苯、砷等 。 虽说这只是观察性的研究 , 但并不是偶然现象 , 以统计学的角度来说是具有科学性的 。

病从口入 , 平时饮食多注意营养均衡能降低很多的疾病风险 , 特别是癌症 。 前面也提到过癌症的可怕与前期难以发现有关 , 所以医疗人员也十分重视癌症的早期筛查问题 。 近来就有相关技术
三、癌症早诊新技术开发 , 或能尽早发现癌症近来 , EXoPERT公司联合韩国大学开发了一种新技术 , 该技术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人工智能(AI)对外泌体进行血液分析 , 可以有效发现早期的胃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结肠癌以及肝癌共6种癌症 。 外泌体是人体分泌的一种微小细胞外囊泡 , 并且血液中有大量外泌体存在 。

外泌体可以在不伤害人体的情况下提供大量与癌症相关的信息 , 故而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能辨别不同癌细胞产生的外泌体特性 , 就能通过这一技术分辨癌症 。 截至目前 , 已经有520位志愿者测试了此项技术 , 测试结果准确率高达97% 。 该技术以及进行了专利申请 , 研究人员正在全力开发、完善技术 , 希望将其尽快面向大众 , 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

总的来说 , 即使是吃饭这件寻常的事也会有不寻常的表现来警告人们身体出现问题了 , 大家对于身体的小毛病不能掉以轻心 。 其实许多疾病如果能在早期发现都能治愈 , 拖的越晚治愈的过程就越艰难 。

参考文献:
[1
《使用Exosome-SERS-AI对早期癌症进行多种癌症类型的单一测试诊断》Nature Communications.2023.3.24
[2
《欧洲癌症和营养前瞻性调查中的饮食和循环脂肪酸与卵巢癌症风险》癌症流行病学.2022.7.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