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手术室内医生刚刚要麻醉插管,患者心率急转直下,幸亏发现及时

医生|手术室内医生刚刚要麻醉插管,患者心率急转直下,幸亏发现及时

文章图片

医生|手术室内医生刚刚要麻醉插管,患者心率急转直下,幸亏发现及时

文章图片


星期五 , 是麻醉科王医生刚刚独立工作的第一天 。 但是 , 就是这么不巧 , 他遭遇了不太常见的麻醉并发症——迷走反射 。

【医生|手术室内医生刚刚要麻醉插管,患者心率急转直下,幸亏发现及时】患者没有特殊 , 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 。 术前检查中 , 也都未发现什么异常 。 手术方式 , 也只是一个腹壁脂肪瘤 。 因此 , 麻醉主任就把这台看似极其简单手术交给他来完成麻醉 。

第一次没有上级医师的指挥 , 王医生又激动又紧张 。 激动的是 , 自此以后终于可以顶起一片天了;紧张的是 , 他真怕麻醉过程中出现什么情况 。
七年的麻醉专业学习、几年的实习规培 , 让他知道麻醉是一项极其高风险的专业 。 虽然他不确定什么时候会遇到风险 , 但他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 。
患者入室后 , 他就立即为患者连接了全套的麻醉监护 。
看到患者生命体征都正常 , 他开始了麻醉诱导 。
随着一支支药物的注入 , 年轻小伙很快进入了无意识状态 。
肌松药起效后 , 王医生拿起了喉镜 。 不知怎么的 , 几乎每天都插管的手居然有些抖 。

颤颤巍巍中 , 他把喉镜插入了患者的右侧舌根 。 他努力控制着自己的紧张 , 但手仍然在抖 , 也许这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吧 。
终于看到喉镜了 , 脑后的头皮似乎一股暖流穿过 。
带着激动的心情 , 他准备插入气管导管 。 可是 , 就在这时监护仪报警了 。
报警的一刹那 , 他感觉眼睛都朦胧了 。 但行为记忆告诉他 , 监护仪上的心率正在往下掉!
40几次的心率 , 显然是不正常的 , 他立刻意识到患者有危险 。 于是 , 他没有继续插管 , 他要找到原因 。

其实 , 放下喉镜也是来自他专业知识的潜意识指引 。 上学时以及工作后各种灌注大脑的知识告诉他:这可能是迷走反射 , 应该不会是心脏病 。 因为 , 患者很年轻 , 没有心脏病史 。 麻醉诱导过程中 , 也没有发生缺氧 。 刚刚测过的血压 , 也未显示循环出现大问题 。 呼吸、循环不出现问题 , 应该不会发生心脏事件 。
果然 , 抽出喉镜后 , 患者心率缓缓上升了 。 一直规整的窦性心律、重新上升的心率以及喉镜提拉动作 , 证明这是一次迷走反射 。
这时有人会问 , 麻醉前不都会给阿托品吗?这应该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迷走反射呀!
事实上 , 绝大部分医院都废除了术前常规给阿托品的流程 。 这是因为 , 绝大部分患者并不能在这样的普遍处置中获益 。 相反的 , 患者术后会感到非常不舒适 。 有些隐匿的心脏病或者干燥综合征等患者 , 还可能带来额外的风险 。

看到患者已经出现了迷走反射 , 王医生果断为患者注射了阿托品 。 这个时候 , 是否舒适只能排在第二位了 。 首要的 , 还是患者安全 。
给药以后的插管 , 再也没有出现之前的迷走反射了 。
那么 , 什么是迷走反射?
是指各种经过刺激经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 , 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 , 抑制交感神经或者激活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 , 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突然扩张、心率下降 , 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心率下降 , 继而出现一系列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临床表现 。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临床表现有 , 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 短暂的心脑缺血甚至出现晕厥 , 因此也称为神经介导性晕厥或血管抑制(迷走)性晕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