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长三角患者“挺起脊梁”,松江这名医生兢兢业业做好“刀尖上的舞者”

帮助长三角患者“挺起脊梁” , 松江这名医生兢兢业业做好“刀尖上的舞者”
“一边是距家仅5公里的虹口北部 , 另一边则是50公里之遥的松江南部 。 ”2016年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向长征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宋滇文抛来橄榄枝 , 并提供了这两个工作地点的选项 。 经过认真考虑后 , 宋滇文选择松江作为人生下一站 。
“当时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所在的虹口区周边已集聚了不少三甲医院 , 而南部所在的松江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 这里更需要我 。 ”宋滇文说 , 松江是上海的西南门户 ,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 , 前景可期 。
帮助长三角患者“挺起脊梁”,松江这名医生兢兢业业做好“刀尖上的舞者”
文章图片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 , 手术“精度极细、难度极高、风险极大” , 因此脊柱外科医生常被称作“刀尖上的舞者” 。 “高超技术、丰富经验、先进设备、科学方案 , 缺一不可 。 ”对于在脊柱领域深耕多年的宋滇文来说 , 最大程度确保手术安全性需要全方位的支撑体系 。
六年来 , 在宋滇文及其团队的耕耘下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骨科临床医学中心软硬件大幅提升 。 全碳素手术床、移动式三维C臂CT、超声骨刀、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3D外科显微镜等高精尖设备的引入 , 为精准规范脊柱矫形手术“保驾护航”;骨科临床医学中心牵头 , 联合肿瘤中心、放射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等十多个学科成立的“骨转移瘤MDT门诊” , 实现了多学科协作诊疗……“学科建设全方位升级后 , 诊疗能力进一步提升 , 比如以往的颈椎手术 , 从检查到完成手术再到出院 , 需要1周左右 , 现在通过入院预处置和微创手术 , 最快可实现当天检查、当天手术、次日出院 。 ”宋滇文自豪地表示 , 2021年 , 市一医南部脊柱外科年手术量达1900多台 , 是2016年的三倍多 , 更重要的是 , 他们在松江为患者“挺起脊梁”提供了国内一流脊柱诊疗选择 。
帮助长三角患者“挺起脊梁”,松江这名医生兢兢业业做好“刀尖上的舞者”
文章图片
“宋主任 , 太感谢您了 , 我的两个手都不麻了 , 能戴手镯 , 还能自己开车!”来医院复查颈椎的吴女士不住地致谢 。 上个月 , 61岁的她完成了困扰多年的颈椎手术 。 “吴女士是受脊柱退变影响所致 , 与其他一些慢性病相比 , 骨骼健康问题易被忽视 。 尤其是老年人 , 总认为忍一忍、熬一熬就行了 。 ”宋滇文说 。
骨骼健康“宣讲员”是宋滇文在松江的另外一个身份 。 2017年开始 , 宋滇文组织开展了“骨动松江”社区义诊系列活动 , 走遍全区所有街镇 , 并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 成立了“骨质疏松管理员”模式 , 尽可能在早期介入脊柱退变性疾病诊疗 。 “这几年 , 老年人对脊柱手术的选择有了很大变化 , 去年我们科的手术中 , 三分之二以上是脊柱退变性疾病 。 ”宋滇文坦言 ,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 , 尤其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支撑下 , 松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忍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折磨 , 而是选择通过手术 , 提升生活质量 。
帮助长三角患者“挺起脊梁”,松江这名医生兢兢业业做好“刀尖上的舞者”
文章图片
不仅越来越多的松江人选择在“家门口”就医 , 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不少患者也慕名前来 。 2017年 , 伴随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建设发展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浙江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家医院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脊柱外科联盟” 。 目前 , 该“联盟”已吸纳了4省市200余家医院加入 。 “就脊柱外科临床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 共同推动脊柱外科朝着规范化、国际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 ”担任过两次“联盟”轮值主席的宋滇文表示 , 通过差异化发展 , 打通了长三角城市群居民享受优质脊柱外科医疗资源的“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