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百病生,一个奇效良方,四味中药,脾胃好了,身体强壮了

脾胃虚弱百病生,一个奇效良方,四味中药,脾胃好了,身体强壮了

文章图片

脾胃虚弱百病生,一个奇效良方,四味中药,脾胃好了,身体强壮了

人们最初对君子这个词的认识 , 可能大部分都来源于《诗经》 , 毕竟一句“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就犹如神曲一般 , 超级“洗脑” , 那么 ,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君子呢?德才兼备 , 文质彬彬 , 有学问、有修养、有内涵、有作为的人 , 才称得上“君子” 。 然而 , 在中医的世界里 , 竟然也有几味中药 , 被誉为君子 , 而这其中 , 还牵涉出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剂 。
在中医的世界里 ,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药 , 由于药性平和 , 温文尔雅 , 被誉为药中四君子 , 而由这四味中药组成的方剂 , 便是大名鼎鼎、名流千古的四君子汤 。 由于四君子汤奇特的配伍 , 恰到好处的功效 , 因此 , 被古今名医广为推崇 , 迄今仍是一个临床使用频率很高的中医方剂 , 可谓是十分难得 。

四君子汤的源头源自宋代的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全方仅仅四味中药 ,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 原方对剂量没有明说 , 只说“各等分” , 当然 , 这个各等分也不是毫无规律的随口一说 , 而是经过诸多医家深思熟虑且验之临床 , 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案 。 这四味中药各等分 , 从剂量上不分彼此 , 在临床使用时 , 四味中药也是各司其职 。

四君子汤是时方派的经典良方 , 堪称“时方第一方” , 其精妙的配伍 , 令人叹为观止 。 四君子汤 , 全方以人参为君药 , 甘温益气 , 主要作用是健脾养胃;以白术为臣药 , 药性苦温 , 主要作用是健脾燥湿;以茯苓为佐药 , 药性甘淡 , 主要作用是健脾渗湿;以甘草为使药 , 甘缓和中 , 主要作用是调和诸药 。 四味中药共同搭配 , 重在益气健脾 , 培补人体的后天之本 。 后世医家 , 也常常将党参替代方中人参 , 也是可行的 , 只不过党参的剂量 , 要比人参的剂量大很多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

古人在使用四君子汤的时候 , 服用方法也是颇为奇特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宋代 , 十分流行煮散的服药方式 , 这种煮散类似宋代的煮茶 , 看过《梦华录》的就知道 , 宋代的煮茶 , 真是一种高雅的技艺 。 而宋代流行的煮散 , 将中医方剂推向了一个新方向 , 引领了新风尚 , 带领了新潮流 , 颇具特色 。 宋代在使用四君子汤的时候 , 是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各等分 , 研为细末 , 用瓷瓶装好 , 每次服用的时候 , 取药末两钱 , 用水一盏(大约现代的200~300毫升) , 煎去三分水 , 剩下七分(大约140~210毫升)药汁 , 加食盐少许 , 或者用白汤(煮白肉的汤 , 或者不加作料的菜汤 , 或者面汤 , 或者米汤均可) 。


古人用四君子汤加食盐或者用白汤点服 , 是有它独特含义的 。 食盐 , 早在《名医别录》里就记载它“主肠胃结热 , 喘逆 , 胸中满” , 《本草拾遗》中更是认为 , “调和腑脏 , 消宿物 , 令人壮健”;《日华子本草》进一步指出 , “消食 , 滋五味 , 长肉 , 补皮肤 , 通大小便” , 足见 , 食盐对人体的确有着重要作用 , 平和的四君子汤 , 加点食盐引入 , 可以更好的发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的作用 。 而加白汤 , 意义在于 , 增加人体的水谷之气 , 与四君子汤有同气相求之妙 。
四君子汤十分奇妙 , 四味中药中规中矩 , 因此被誉为“君子” 。 然而在临床使用的时候 , 也会根据病症的不同而加减化裁 。 比如心烦口渴 , 可以加黄芪;胃寒 , 呕吐涎沫 , 可以加丁香;脾胃不和 , 可以增加白术的剂量 , 另加生姜、大枣;脾虚湿困 , 可以增加人参的剂量 , 再加木香、砂仁;脾弱 , 腹胀 , 不思饮食 , 可加扁豆、粟米;食积 , 纳差 , 可加焦神曲;心悸失眠 , 可加酸枣仁……四君子汤的奇妙之处 , 也在于加减化裁 , 一个四君子汤 , 它的化裁方 , 都有不少被演变成经典名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