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旗:为患者赢得更多希望( 二 )


IABP辅助下的复杂高危冠脉介入术——左主干病变致心肌梗死 , 因缺血面积广、再灌注损伤严重 , 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高 , 合并症多 , 死亡率高达50%-80% , 是急性心梗治疗最困难的一类患者 。 张旗团队对这类患者尽快植入IABP左室辅助 , 加强血流循环动力 , 术中注意再灌注损伤的防护 , 结合全面综合治疗 , 已成功挽救多名急性左主干闭塞患者 。
药物球囊的运用——一名60岁患者发现支架后再狭窄 , 又做了一次支架手术 。 8个月后 , 医院造影显示已经放过两次支架的重叠部位又有狭窄 。 如果再做支架 , 可能会套上三层支架 。 于是 , 张旗选用药物球囊进行扩张 。 球囊扩张的瞬间 , 将带有抑制内膜增生的药物快速释放到病变区并发生作用 , 不再植入支架 , 这样有效减少了再增生、再狭窄的几率 。 积极接受“介入无植入”的治疗理念 , 张旗团队对特定解剖病变(如小血管病变、支架内狭窄 , 通过困难病变、分叉病变)使用药物球囊替代支架植入 , 简化了手术操作 , 减少手术并发症 , 取得了良好效果 。
积极拓宽视野
理念引领实践
1998年 , 张旗23岁 , 他以综合测评第一的优异成绩来到医院 , 自始至终没有忘记医院为他铺设的路 , 他也一直以医院为家 , 以医院的发展为荣 。
2001年 , 心内科分成两个科室 , 张旗在田祥、王培军等专家的指导下 , 在心内二科开始工作 。 作为当时的年轻人 , 张旗亲眼目睹了前辈们进行学科发展的魄力和为之付出的努力 , 这种精神也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 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 。
2015年 , 成为心内二科主任的张旗深感肩头责任重大 。 工作中 , 他带着科里的年轻人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 , 感受更加规范、顶级的技术和流程 。 多次将国内国外顶尖心内科专家“请进来” , 通过手术直播、学术交流等方式让大家多观摩多思考多见识 , 在学习的同时建立尝试新做法的信心 。 心内二科能够独立开展多项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 , 也得益于他的这种领导理念和实践 。
张旗:为患者赢得更多希望】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 , 张旗有着自己的想法 。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 , 血运重建和心律失常治疗广泛覆盖 , 瓣膜病心衰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关口 , 结构性心脏病是未来发展趋势 , 国际及国内一线城市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数量正在大幅度提高 。 这种形势下 , 心内团队、心外团队共同搭建一个更加有效、优势互补的平台 , 进行合理化分工 , 是努力的方向 。 用他的话说 , “更多的技术融合、学科交叉 , 内外科相互渗透、相互扶持 , 会使医学发挥更大的能量 , 为患者的生命带来更多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