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游历四十五载,为官从政仅有十八年。从容起落,尽显政治智慧

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董其昌(字玄宰 , 号思白) , 是明代的书画大家 , 也是明朝后期官场上的一位来去从容、操持有道者 。
董其昌三十五岁(1589年)时 , 金榜题名 , 得中进士;八十岁(1634年)时 , 主动致仕 。 期间四十五年的官宦生涯中 , 董其昌有十八年在做官 , 有二十七年在离职归隐 。 有着如此阅历的王朝臣子 , 史上少有 。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 , 董其昌考中进士后 , 被朝廷选为庶吉士 。 随之 , 他先入翰林院深造 , 后供职于翰林院 。 此后 , 董其昌陆续担任过湖广提学副使、福建副使、河南参政(从三品)等官职 。
宦海游历四十五载,为官从政仅有十八年。从容起落,尽显政治智慧
文章图片
后来 , 发现时局不利的董其昌以身体有病为由 , 上奏“乞休” 。 于是 , 朝廷恩准董其昌挂“编修”职衔退养 。 随之 , 董其昌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朝廷 , “家食二十余年” 。
董其昌“乞休”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本之争” 。 即朝臣与朝臣之间、朝臣与皇帝之间 , 为了后继之君的确立而进行的政治博弈 。
当时 , 朝廷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 一是 , 大多数朝臣立足“立子以长”的原则 , 主张拥立宫女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 这一主张得到了慈圣皇太后的大力支持 。
宦海游历四十五载,为官从政仅有十八年。从容起落,尽显政治智慧】二是 , 明神宗喜爱郑贵妃 , 爱屋及乌于福王朱常洵 。 因而 , 明神宗执意立自己的爱妃所生的福王朱常洵为太子 。 部分朝臣也附和明神宗的意见 。
这种情况下 , 董其昌感到难以选边站队 。 拥立朱常洵 , 就会和众臣为敌 , 惹怒皇太后;支持朱常洛 , 就要与当今万岁爷对立 , 恐遭不测 。
再者 , 一旦自己支持的一方当不了皇帝 , 那将吃不了兜着走 。 于是 , 不敢明确意见、不知如何是好的董其昌就奉旨“病休”了 。
董其昌“病休”二十余年后的1620年(泰昌元年) , 明光宗朱常洛承继了帝位 。
宦海游历四十五载,为官从政仅有十八年。从容起落,尽显政治智慧
文章图片
这时 , 曾经为朱常洛讲过学(《明史》:“皇长子出阁 , 充讲官”)的董其昌 , 便以皇帝老师的身份回归朝廷 , 职任太常少卿 , 掌国子司业 , 负责《神宗实录》的编纂工作 。
但是 , 明光宗来去匆匆 , 仅仅执掌了一个月的天下 , 就撇下他的老师 , 告别了人间 。 随之 , 明熹宗朱由校登上了帝位 。
成为帝王的朱由校继承了先祖的遗风 , 一是尽情玩乐;二是信用近臣 。 于是 , 明熹宗倍受宠信的乳母客氏与大太监魏忠贤 , 就全权替他处置着大明王朝的国务 。
宦海游历四十五载,为官从政仅有十八年。从容起落,尽显政治智慧
文章图片
这样一来 , 本就腐败没落的大明王朝 , 愈加暗无天日 , 混乱不堪 。 如此的朝廷氛围 , 又让董其昌有了难以存身的感觉 。
天启五年(1625年) , 董其昌离开了北京 , 走马上任南京礼部尚书 。 虽说远离了一线朝政 , 但宦官专权下日益危乱的政局 , 使得董其昌于一年后再次退隐 。
董其昌“家居八载”后的崇祯五年(1632年) , 大太监魏忠贤被处死了 , 大明王朝的政局一时间呈现出了清明向上之象 。
于是 , 七十七岁高龄的董其昌“应征”出仕 , “掌詹事府事” 。 不料 , 好景不长 , 魏忠贤的余党又在暗地里掀起了“党争” , 大力排斥、陷害“东林党” 。
“东林党”人士讽谏朝政、评官论吏 , 大力倡导公正廉明 , 极力主张吏治改革 , 一再要求开放言路 , 反对权贵骄横妄为、贪赃枉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