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箱小狗”走红校园,心理学专家:起到社会交流和减压作用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人员徐婷婷实习采访人员刘静怡
许多学生将纸箱小狗视为活体小狗的行为 , 在心理学上称为“人性化”:也就是把我们对宠物或者对事物的一种情感投射在没有生命的纸箱小狗上面 , 这可以起到社会交流和减压作用 。 而且 , 大家都在说‘谁还没有小狗吗’ , 纸箱小狗的流行也有一些跟风的心理 。
“你的小狗几岁了?叫什么名字?”本周 , 大学生遛自制纸箱小狗多次登上热搜 。 许多高校学生在社交平台分享用纸箱制作的“小狗” , 有人将其“拴”在宿舍门口 , 也有学生纷纷在学校里“遛狗” 。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人员 , 总的来说 , 这是大学生通过自主设计、手工制作等一系列活动 , 锻炼想象力来释放压力、努力丰富自己课余生活、增加社交活动的一种新颖方式 。
“因为最近疫情反弹 , 学校封闭管理 , 大家的活动被圈定了范围 , 就希望‘找点乐子’ , 做做手工 。 把它放在门口的寝室楼道里 , 路过的同学都会看到 , 还有人拍照 。 ”武汉一所高校的学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人员 , 看到网上的制作教程 , 她也和朋友一起制作了小狗 , “拴”在宿舍门口 。
“纸箱小狗”走红校园,心理学专家:起到社会交流和减压作用
文章图片
近期 , 许多高校学生纷纷自制“纸箱小狗” , 将其“拴”在宿舍门口 。 受访者供图 。
另一位重庆的大学生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制作的纸箱小狗:“我觉得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喜爱宠物 , 但是学校宿舍不能养 。 另一方面就是疫情当下 , 学生们想丰富大学生活 , 利用简单的物品 , 秀出能力 。 ”
“纸箱小狗”走红校园,心理学专家:起到社会交流和减压作用
文章图片
看起来憨憨的小狗 , 督促着同学认真学习 。 青春兰大图 。
湖北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肖劲松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人员 , 实际上 , “遛”纸箱小狗的学生们 , 还是抱着“养宠物”的心态:“养宠物是能够让人放松的 , 手工制作还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 , 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 ”
而许多学生将纸箱小狗视为活体小狗的行为 , 在心理学上称为“人性化”:“也就是把我们对宠物或者对事物的一种情感投射在没有生命的纸箱小狗上面 , 这可以起到社会交流和减压作用 。 而且 , 大家都在说‘谁还没有小狗吗’ , 纸箱小狗的流行也有一些跟风的心理 。 ”
肖劲松指出 , 大学阶段的学生们是最活跃的 , 活动范围受限可能会让部分学生感受到焦虑:“这是可以理解的 , 从学生角度来看 , 首先 , 要让学生们接纳、理解现实 , 相信总有胜利的一天;其次 , 学生也要加强自己的学习 , 把封控的时间倾注在学业上;再次 , 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社交平台 , 保持内心跟社会的连接 , 最后 , 可以在不违反防疫政策的前提下 , 与朋友、同学进行交流、团建活动 。 ”
陆林院士提示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需要符合疫情防控的规定 , 减少人群的聚集;二是分清现实和想象的边界 , 不要过度沉溺在想象力中 。 真的让纸箱小狗成为一种生活寄托占据大量时间 , 就可能出现问题 。 ”
“纸箱小狗”走红校园,心理学专家:起到社会交流和减压作用】陆林院士表示 , 对学校来说 ,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 , 也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 。 学校可以多开展线上的实践、交流活动 , 通过录制视频教授学生做操、瑜伽等在宿舍即可开展的运动 , 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 , 尽量让学生丰富生活;同时 ,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知识小竞赛等 , 开展线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