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农机队伍成农业生产“好助手”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10月31日 , 惠水县岗度镇岗度村毅鑫昊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俊 , 正在带领村民忙着秋种 , 旋耕机、起垄机来回不停地穿梭在田间地头 。 过不了多久 , 这些农机耕种过的土地上 , 就会长出小麦、油菜和应季蔬菜 。
一年四季 , 惠水的田间地头都是这样热闹非凡 。 耕种时节 , 大马力旋耕机开沟、耕地;管护期间 , 无人植保飞机进行田间防虫管护;秋收季节一到 , 水稻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水稻收割、过滤、收集、装车……随着农业机器的大面积应用 , 在惠水县的各大产粮区内 , 各种现代化农业机器穿梭其间 , 农机队伍成为农业生产的“好助手” 。
近年来 , 惠水县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 , 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 , 持续深化综合改革 , 拓展服务领域 , 提升服务水平 , 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稳步提升农机服务水平
惠水以农机补贴为抓手 , 通过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等奖补政策和“六保一投”信用融资模式 , 扶持合作社和农民购置新型农机具 ,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 在2019年荣获“第四批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 。
惠水:农机队伍成农业生产“好助手”
文章图片
惠水县农机收割水稻 。
惠水:农机队伍成农业生产“好助手”】“今年我们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媒介 , 持续在农机购置补贴、财政政策和项目上发力 。 ”惠水县农机站工作人员韦龙琴介绍 , 惠水各镇(办)农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 , 农机拥有量稳步提高 ,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 内部管理逐步健全 , 服务规模逐年扩大 。
截至目前 , 惠水县全县拥有“耕、种、管(病虫、草害防控)、收、储、加”各类农机具6.7万台套 , 其中微耕机、水泵、机动脱粒机、小型加工机械等小型农机具6.08万台 ,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 插秧机、谷物烘干机等大中型农机具1506台 , 铡草机、饲料(草)粉碎机、畜禽粪污处理机械等畜牧机械5433台;增氧机械、投饲机等水产机械62台 , 可实现水稻、油菜、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 。
“我流转了1000多亩的土地来发展农业 , 现在80%以上的工作都是由农业机械来完成 , 与纯人工相比 , 采用农机能节约50%的人力成本 。 ”李俊介绍 , 现在农机耕种在惠水很普遍 , 不管是合作社还是农户都在大面积地使用 。
农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
为了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如何增收”等难题 , 惠水县鼓励合作社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群众就近务工赚“薪金” , 从事非农产业的建档立卡户土地流转赚“租金” , 村集体经济参股经营赚“股金” , 外出务工人员当“甩手掌柜” 。
惠水:农机队伍成农业生产“好助手”
文章图片
惠水县羡塘镇比纳村蔬菜基地 。
2022年 , 涟江街道大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余亩 , 发展特色产业——羊肚菌、速生蔬菜、生姜、优质水稻进行轮种 , 依托“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 , 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 促进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 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就业 , 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
惠水:农机队伍成农业生产“好助手”
文章图片
惠水县岗度镇本地村蔬菜基地 。
“今年我们种植的优质水稻 , 从耕地、育秧、插秧、管护到收割都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 , 从水稻收割的情况来看 , 稻穗硕大 , 颗粒饱满 , 出田亩产量比去年高了很多 , 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 ”大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士建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