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核芯”引擎正青春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
昌宁“核芯”引擎正青春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李活顺
“万树寒无色 , 南枝独有花” , 以此来形容昌宁县核桃产业当下的出色表现并不为过 。 作为全国首批命名的“中国核桃之乡” , 近年来 , 昌宁县依托区域产品的独特品质优势 , 通过以政府为主导的重点培育和打造 , 核桃产业始终保持着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
昌宁县鸡飞乡是全县重要的细乡核桃主产区之一 , 全乡种植核桃16.13万亩 。 从今年8月下旬开始 , 位于该乡八甲村的昌宁县光宏掌旋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内 , 工人们每天都处于“连轴转”的忙碌状态 。 不过今年的工作要比往年轻松许多 , 因为一条“核桃青皮果输入—脱青皮—清洗—烘干—分级—除空瘪”机械一体化生产线在这里成功投入使用 。
司机段师傅负责运输工作 , 他的任务比往常重了许多 。 现在核桃初加工的效率大大提高 , 段师傅每天必须开着农用小卡车往返县城两趟 , 准时把5吨核桃干果送到集散点 , 否则将可能耽误当天的省外发货 。
“有了这条生产线 , 每隔50个小时就会有一批核桃干果出炉 , 工人们只需做一些简单的分拣、装袋和装车工作 , 完成上千吨的核桃初加工计划产能毫无压力 。 ”合作社负责人段建国说 。
建设和推广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项目是昌宁县补齐核桃产业短板、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核桃品质、提振种植户信心的一项重要举措 。 该项目依托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部署 , 获省林业和草原局专项政策和资金支持 。 截至目前 , 全县分3批共建成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线6条 , 年可加工核桃青皮果1万余吨 , 年产核桃干果2000余吨 , 产值约2400万元 , 可节约生产成本300余万元 , 带动群众季节性就业近百人 。
昌宁“核芯”引擎正青春】昌宁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兰剑梅介绍 , 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线的应用和推广 , 大大提高了核桃产品品质的市场竞争力 , 同时也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 最终的一部分利润会叠加到核桃青果的收购价格上 , 让核桃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从中受益 。 目前 , 第4批共8条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线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
同样是主营核桃加工产业 , 相比小型初加工现场的热闹气氛 , 位于昌宁生物资源加工工业园区内的云南盛昌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厂区 , 却显得格外安静 。 这得益于厂房内外规范的降噪减噪设施 。 作为一家重点从事核桃、茶叶等农产品收购、精深加工及销售一体化经营的民营企业 , 这里的基础设施均按园区统一标准建设 。 85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内 , 核桃脱青皮机、核桃无烟烘烤炉、泡核桃果筛选机、分拣台各项设施设备完善 , 泡核桃休闲食品生产包装、核桃仁脱衣烘干、核桃破壳、核桃榨油以及核桃油包装等5条生产线正在运转 。
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本着科技创新、诚信发展的经营理念 , 坚持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 , 发展核桃有机基地8000亩 。 因为核桃取仁必须人工进行 , 公司在全县设了24个点 , 每年可提供季节性岗位500余个 。
“2021年加工销售2500多吨 , 产值5000余万元 , 今年计划收购5000吨以上 。 ”公司总经理杨惠安对今年产能翻倍的目标充满信心 。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领域的扩展 , 尽快招收一批高素质员工 , 培养一批管理型人才 , 也被他纳入了公司的重要发展规划 。
无论是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线的示范推广 , 还是从精深加工到线上线下销售的企业规模化运营 , 都只是昌宁县核桃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