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全国名老中医王鸿谟,观脸色识健康,被人誉为“当代色诊第一人”

起搏器|全国名老中医王鸿谟,观脸色识健康,被人誉为“当代色诊第一人”

文章图片

起搏器|全国名老中医王鸿谟,观脸色识健康,被人誉为“当代色诊第一人”

文章图片

起搏器|全国名老中医王鸿谟,观脸色识健康,被人誉为“当代色诊第一人”
文章图片


大家可能都知道很多形容面色的词语 , 比如有面若桃花、面带菜色、面色晦暗、面色无光、面色红润……
在普通人眼中面色也只是反映一个人的外貌 , 可是在高明的中医眼中 , 观面色便可知患有什么疾病 , 甚至可以准确地说出你的脾气秉性 , 是不是很神奇 。
不过 , 对于这样神奇的事情 , 熟知王鸿谟教授的人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 看面色就能诊病 , 其实是中医上失传已久的“色诊” , 而首者医科大学教授王鸿谟就是中医色诊第一人 , 也是国家名老级中医 。

他在杏林行业已经干了近50年 , 色诊就是王鸿谟教授的拿手绝活 , 不过这种“察颜观色”的本事说起来容易练起来难 。
为了研究色诊 , 王鸿谟教授可是过了一辈子“看人脸色”的生活 。
王鸿谟教授于1944年出生于北京市的一个祖传六代的中医世家里 。 他的祖父王雨田就是享誉保定、沧州地区的著名中医 。
因为他的父亲和大伯投身于军队效力 , 所以祖父只好将传承的希望寄托到了他这个长孙身上 。
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 , 小小年纪的王鸿谟就有了长大后立志当扁鹊的志向 。 祖父在他五六岁时就带着他一起出诊 , 耳濡目染下 , 他也学着察人脸色 , 学习中医技法 。 这为他今后建立系统的色诊诊断学奠定了基础 。

王鸿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青海省湟中县工作 。 刚开始他只是在乡下公社给老乡们看病 , 后来才被调回县医院 。
刚到县医院前三天 , 因他年轻没有名气 , 他的诊室总是人可罗鹊 , 到了第四天 , 他再也坐不住了 , 就走出医院没想到正好遇到了县委副书记晁万海 , 他一眼就看出书记重病在身 , 硬是拉着去做了胃部检查 , 一查果是胃癌 。
晁万海书记前往上海做了切除手术后回来答谢他 , 结果他一看脸色便知病情没有改善 , 晁书记听从建议又飞回上海检查 , 果然癌症已经转移 , 最后在上海去世了 。
虽然此事是个悲伤的结局 , 但是他能看脸色辨病的名声也传了出去 , 一下找他看病的人多了起来 。
他在青海工作了十年 , 名气越来越大 , 最后青海东部的各外区县患者们也都纷纷来找他看病 。

1978年 , 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 , 王鸿谟第一时间考取了北京中医药大学 , 成为了学校首届的研究生 。
【起搏器|全国名老中医王鸿谟,观脸色识健康,被人誉为“当代色诊第一人”】此后 , 他便一直研究色诊技法 , 结合临床对照 , 不断修正理论上的不足 , 慢慢的探索出一套“察颜观色”的诊病方法 , 他可以通过病人脸色诊断出疾病 , 准确率高达到70%以上 。
1984年 , 王鸿谟教授的色诊方法被编入到了大学诊断教材中 。
王鸿谟教授从不曾违背医者仁心这一理念 。 他常去街头给群众免费看病 , 给病人教授最简单的方法 , 能让病人自诊自治 , 他还到央视和省级电视台 , 及多家网站宣讲中医 , 在全国各地举办专题讲座数百场 , 让中医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广泛影响 。

他还主编了大学教材3部 , 编著有《中华经络学》、《察颜观色》等学术专著26部 , 发表了100多篇的学术论文 。 他还研制发明了色诊仪 , 脉诊仪 , 将大家觉得玄虚的色诊、脉诊数字化 , 荣获了国家专利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