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在黑龙江务农,一直保留着先祖传统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在黑龙江务农,一直保留着先祖传统
文章图片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起的王朝 , 因此在统治时期带有一定的少数民族特色 , 除了剃发留辫、衣着马褂之外 , 最为明显的就是以“八旗”为核心的统治集团 , 而且家主身为哪一旗并不绝对固定 , 如果立下了功劳也会被皇帝“抬旗” , 久而久之八旗集团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群体 。
八旗作为帝王统治的核心集团 , 他们的子弟也像其他朝代的士族门阀一样享受着较高的社会地位 , 甚至皇帝还发放福利待遇给他们“养老” 。 清朝已经灭亡百年 , 那么八旗子弟如今何在呢?和珅算是清朝的“名人”之一 , 他的后人在黑龙江务农 , 至今仍保留着先祖的传统 , 让我们了解下这些八旗子弟是怎样生活的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在黑龙江务农,一直保留着先祖传统
文章图片
清朝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 不同的等级享受着不同的待遇 , 以亲王为首 , 以远室宗亲为末 , 但凡与八旗有些关联的族人都能享受到皇帝给予的特殊关照 。 皇帝之所以这样照顾八旗后人 , 无外乎是念及当初大清打下江山时 , 这些八旗人立下的汗马功劳 。
因此 , 皇帝给这些八旗子弟每年最少都会发放二三十两的“养赡银” , 别看银子不多 , 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百姓家的年收入 , 再加上自己的亲属在朝为官 , 倚仗官荫也会得到一些特别的收入 , 这些八旗子弟的生活就有了保障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在黑龙江务农,一直保留着先祖传统
文章图片
可以说 , 八旗子弟不用做事 , 只靠着祖宗福荫就可以很好的生活 , 所以他们整日里游手好闲 , 没事的时候就溜弯儿、逗鸟、品茶、赏古董等等 , 养成了好逸恶劳的闲散性情 。 这一点在老北京时期尤为明显 , 至今一些老人还有着十足的八旗子弟的特殊“京味儿” 。
和珅是乾隆时期的重要权臣 , 因头脑聪明、记忆力过人得到乾隆的喜爱 , 后来和珅用自己的实力一点点得到乾隆的信任 , 到了乾隆晚年时期 , 乾隆已经离不开和珅 , 和珅在乾隆的宠信下成为了历史上第一巨贪 , 贪污的银子达到八亿两之多 , 因此有了“和珅倒、嘉庆饱”一说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在黑龙江务农,一直保留着先祖传统
文章图片
和珅后来虽然死了 , 但他的族人却没有受到牵连 , 在皇帝的指派下 , 和一些八旗子弟迁移到黑龙江省的拉林地区驻兵防守 。 与和珅族人一起来的还有康熙时期权臣索额图的族人 , 两大家族的族人凑到一起在拉林地区生根发芽 , 先后建立起24个旗屯 , 成为了八旗子弟又一个生活聚集点 。
这些八旗子弟在这里一边驻守边防 , 一边劳动生产 , 以保障自己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 , 当时还有朝廷的俸禄享用 , 后来随着清朝的灭亡 , 这些八旗子弟慢慢就成为了真正的农民 。 如今清朝已经灭亡百年 , 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但是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一些习俗仍然被保留了下来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在黑龙江务农,一直保留着先祖传统
文章图片
古人重视祖宗 , 尤其像和珅、索额图这样的朝廷大员后代 , 更会注重祖宗留下的规矩 ,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拜祭祖先 。 八旗子弟自然来自八个旗族 , 分别供奉自己宗族的祖先 , 祖先的画像被称为“老影” , 随着时间的流逝 , 最后保存下来的真品老影只剩下了和珅的画像 , 其他家族的都是后来复制的“赝品” 。
“老影”的摆放也非常有讲究 , 按照满族的习俗要把祖先的老影挂在西墙上 , 如果西墙旁边有火炕 , 那么炕上是绝对不允许坐人的 , 否则就是对祖先的大不敬 , 这一点他们非常忌讳 , 每一个八旗子弟的后代都严格遵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