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3D打印+“种”骨再生 实现截肢变保肢( 二 )


“肯定是原装的好!”裴国献团队提出了一套不一样的治疗方案:采集患者自身细胞、通过培养获得足够细胞数量后 , 复合到能与人体相容的多孔生物材料上 , 形成组织工程骨复合物 , 再种植到患者体内骨缺损处实现修复——即在体外根据患者骨缺损形状与尺寸 , 个性化定制出带有活细胞的组织工程再生骨 。
2015年8月3日 , 裴国献带领团队用“种”骨头的方法 , 为孔军“再生”了缺损的胫骨 , 这也是世界首例通过组织工程方法修复的长度超12厘米的负重骨骨缺损病例 , 实现了国际性难题的重大突破 。 术后3个月 , 孔军可以扶着拐杖下地行走 , 6个月后扔掉了拐杖 , 可以负重;12个月后腿部的外固定支架也被拆除 , 行走和跳跃如常;22个月后可以快步行走、上下楼梯和搬移重物 。
世界首例组织工程再生骨修复大段骨缺损技术的成功 , 是组织工程骨这项再生医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重要开端 , 实现了组织工程再生骨修复大段骨缺损这一全球性难题的重大突破 , 课题组受邀牵头制定我国首部组织工程骨通用技术标准 。
早在2014年5月28日 , 裴国献所在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团队成功地将3个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钛合金假体 , 分别植入3名骨肿瘤患者体内 , 修复了他们不同部位的骨骼缺损 。 其中的3D打印肩胛骨钛合金假体和锁骨钛合金假体临床应用为全球首例 , 骨盆钛合金假体的临床应用为亚洲首例 。
从2014年3D打印钛合金假体成功应用临床开始 , 研究团队先后实施世界首例骨缺损3D打印假体复合腓骨移植、世界首例3D打印肱骨近端假体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术、世界首例仿人体骨骼结构支撑棒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等系列创新技术 , 为严重战创伤骨缺损修复奠定了基础 。 个性化、精准化治疗使保肢率由23.0%上升至91.1% 。 上述系列研究成果在386所医院推广应用、10万余名患者受益 。
2019年 , 裴国献担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院长 , 迅速建成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与数字外科创新中心 , 致力于在3D打印外科、智能外科技术、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基于临床转化应用、打通临床“最后一公里”的研究定位开展系列创新性研究 。
裴国献率领骨科医学部团队 , 成功开展全球首例混合现实(MR)导航脊柱外科手术、全国首例O形臂辅助天玑机器人脊柱手术等前沿技术 。 医院成为华南首家O形臂辅助天玑机器人手术突破百台的医院 , 使智能化、微创化、精准化的手术理念造福更多病患 。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孙小鹏 李榕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 朱晓枫 通讯员 方玮 陈芃辰
摄影:南都采访人员 冯宙锋
【团队|3D打印+“种”骨再生 实现截肢变保肢】综合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