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的而是什么意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的而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的而是什么意思,子夏曰博学而笃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 , 仁德就在其中了 。
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处:《论语·子张》扩展资料:孔子的两个学生子游和子夏,在如何教授学生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 而且争得比较激烈 , 不过,这其中并没有根本的不同 , 只是教育方法各有自己的路子 。
3、孔子并不笼统反对博学强记 , 因为人类知识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认真记忆,不断巩固,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新的知识 。
4、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某种借鉴作用 。
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6、解读: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但是知识越渊博思想越没有中心 。
7、就是博学不一定有用,博学要笃志,有一个中心,意志坚定,借力人品,那么知识渊博,有如一颗好的种子 , 意志的坚定是肥料,培养出花和果来,内在没有一个中心,知识渊博,思想越危险,觉得样样都有道理,容易动?。?应该是真理只有一个,要把他找出来,所以要笃志 。
8、“切问而近思”,切问就是经验多,多听多问 。
9、但要注意,中年人都体会得到,人生经验多了,结果容易走上两条路:灰心和怨恨 。
10、觉得自己几十年都上当,社会上没有真理,切问包括了经验,所以有了经验还要近思 , 要真正有思想学问,去体会人生经验就好了,近思有两个意义 , 一个是思想要有中心 。
11、一个是不要想得太虚太玄太高远,要切近的平实的思想 。
12、子夏教育学生如果能做这两句话,那么孔子所标榜的“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
13、才商聚评说:在这个时代的创业者,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对的人很少 。
14、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道应该在哪个地方搁下那颗心 。
15、老是搁不在当下,老是这个项目也想做那个项目也想做,都想抓?。芟不缎脑骋饴恚?做不到聚焦 。
16、导致做不出成绩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 。
1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仁在其中矣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 , 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1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 切问而近思出处:《论语·子张》扩展资料:孔子的两个学生子游和子夏,在如何教授学生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而且争得比较激烈 , 不过 , 这其中并没有根本的不同 , 只是教育方法各有自己的路子 。
19、孔子并不笼统反对博学强记,因为人类知识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认真记忆 , 不断巩固,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新的知识 。
20、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某种借鉴作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21、出自《论语.子张第十九》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 , 但是知识越渊博思想越没有中心 。
22、这一点大家要研究一下 , 特别注意,尤其搞思想的人要注意 。
23、不但是现在社会,古今中外的知识分子都是一样的 , 知识渊博的人,思想反而失掉中心 。
24、不过也许我这个看法是错的,如果知识渊博 , 人品又好,修养又有中心,那一定是第一流人物,这种人很难办,什么都沾不上,软硬都不吃 , 其实,一般的知识分子 , 并无可怕之处,都是很安分的 。
25、我也常常和学生说笑话,将来时代是你们的,你们还年轻,我也看不见了 。
26、你们将来做事 , 万一碰到知识分子捣乱,很容易办,多送他一点钱,弄一个清高的官给他做,然后给他声色犬马 , 就什么都没有了 。
27、试看历史上 , 皇帝们,对付文人很简单,都是这个法子,给什么翰林院,什么大学士,等于一个顾问 , 上了班泡杯茶去吹牛,再赏黄金多少镒 , 另外赐几个宫女给他 , 他再也没有精神来惹事了,就完了嘛,很容易安排的 。
28、对人 , 学问并不一定可贵,但是文人有知识 , 最喜欢乱叫 。
29、我们几十年来 , 社会乱成这个样子,首先闹的还不是一般不成器的知识分子 。
30、借题发挥来闹,对某一人不满意 , 就借题发挥的闹,结果把一个国家闹成这个样子 。
31、这些人也真可怜,没有中心思想,而且多半是穷极无聊,处处不满意 , 实际上是乡巴佬说朝廷 。
32、这就是博学不一定有用,博学要笃志,有一个中心,意志坚定,建立人品,那么知识渊博 , 有如一颗好的种子 , 意志的坚定是肥料,培养出花和果来 。
33、内在没有一个中心,知识越渊博,思想越危险 , 觉得样样都有道理,容易动摇,应该是真理只有一个,要把它找出来,所以要笃志 。
34、“切问而近思” , 切问就是经验,多听多问 。
35、但要注意 , 中年人都体会得到,人生经验多了,结果容易走上两条路:灰心或怨恨 , 觉得自己几十年都上当,社会上没有真理 , 切问包括了经验,所以有了经验还要近思,要真正有思想学问,去体会人生经验就好了 。
36、近思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思想要有中心,一个是不要想得太虚玄太高远 , 要切近的其实的思想,人生到底没有什么太高远 , 不必向外找,我们知道朱熹先生写一本书叫《近思录》,就是取这句话的意义 。
37、子夏教育学生,如果能做这两句话,那么孔子所标榜的“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
38、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39、”题解:博 , 广也 。
40、笃,厚也 。
41、志,识也 。
42、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 。
43、切问者 , 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 。
44、近思者,思己历未能及之事 , 不远思也 。
45、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 。
46、仁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志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的而是什么意思】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