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23岁助孙策平定江东,33岁在赤壁大败曹操,正史中他有多牛?

《三国演义》中 , 周瑜是一位心胸狭窄、忌才妒能的小人 , 而正史中的周瑜实际上却是个智勇双全、英俊风雅、雅量高致的儒将形象 , 他23岁助孙策平定江东 , 33岁在赤壁大败曹操 , 一举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 。
引言·梦中人
紫菊初生朱槿坠 。 月好风清 , 渐有中秋意 。 更漏乍长天似水 。 银屏展尽遥山翠 。
绣幕卷波香引穗 。 急管繁弦 , 共庆人间瑞 。 满酌玉杯萦舞袂 。 南春祝寿千千岁 。
18年的孟冬 , 我在潇湘登楼记事 , 共二三长辈闲谈旧话 。 少年浮躁 , 听了几息便头频点地 , 故而告罪回了下榻处 , 一颗心悠哉悠哉 , 朦胧间便沉沉睡去 。
梦里 , 仿佛独身游览 , 没了栏杆束缚 , 于云深不知处下瞰红尘 , 前望君山 。 白阳没 , 洞庭冬 , 相同的腊月 , 依稀记得从前这里另有别名 , 是谁的劫数 。 我于是穷尽所能地远眺 , 想透过时光 , 透过隔离阴阳界的青烟 , 到名巴丘之地 , 寻一无双之人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还守着风月 , 望穿秋水 。
周郎 , 周郎 。
是采莲女吴侬软语的轻音 , 浅浅出口的称谓仿佛都呆在饴糖尖尖上 , 缱绻出那样一段腻歪的情意 。
皎皎君子 , 江东之畔 。
风之潇潇 , 云之燎 。
思君不见 , 佳人不还 。
江东之畔 , 植吾相思 。
语不成诗 , 曲不成调 , 寿春的风里我恍惚醒来 , 灵台还未清晰 , 人已泪流满面 。
周瑜23岁助孙策平定江东,33岁在赤壁大败曹操,正史中他有多牛?
文章图片
一、少年时
忆周郎 , 最忆是庐江 。
这里是庐江、舒城 , 一切伊始 。
晨曦在紫云里微醺氤氲 , 满城的青竹红芍凝着露滴 , 一场雨润透 , 桃夭都泛着清纯 。 忽而见谁家少年结伴自那东陌上行来 , 一路畅笑着 , 吟风弄月、怒马鲜衣 。
瑜者 , 美玉也——果真是位风姿卓越的小郎君 , 就连名字都雅致到了极点 。
公瑾和他的伯符 , 就是于此一同打马涉水看江湖 , 一同在天南尽头的小茶寮解鞍少歇 , 抖落满身风尘 。 也可能同在某处幽篁 , 对坐清谈 , 笑语间探讨天下大势 。 每至兴来 , 站起舞几套剑法 , 坐定拨两动琴弦 。
周瑜的童年如此的灵动 , 他是世家公子 , 没有孙策背负的血海深仇 , 也不是纷乱在战争中的蝼蚁白身 , 他本可偏安一隅 , 可那不是他选择的人生 。
守得住一隅风花雪月 , 撑得起一方海晏河清 , 这才是未来的江东周郎 。
初平四年 , 孙策袭业 。
总角之好 , 莫逆之交——非其本人不能解其意 。 周瑜对孙策的情谊 , 是舒城幼年的相识相伴 , 才有历阳的将兵相迎 , 倾家托付 。
而孙策对周瑜的情谊 , 那永存史志的一句“吾得卿 , 谐也” , 足矣 。
我想若是天公假年 , 他们君臣间的佳话绝不下刘备孔明的鱼水之说 。 可悲剧所以是悲剧 , 就是因为它总爱把美好的东西在你眼前生生碾碎 。
建安五年 , 孙策遇刺身亡 , 戟折、玉缺 。
二十七岁 , 大好年华 , 心中合该有远志万壑、豪情千顷 , 就这么突至弥留 , 孙策该是带着怎样的不甘逝去的?而视之如兄的周瑜 , 突闻噩耗 , 又该是何等撕心裂肺?
周瑜23岁助孙策平定江东,33岁在赤壁大败曹操,正史中他有多牛?
文章图片
二、挽狂澜
千里奔袭 , 周瑜归来 , 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 留给他的是满堂素缟——他尚未及冠的少主 , 他登堂拜母的国太 , 还有虎视眈眈的世家 , 以及一堆等待站队的臣子 。 谁都在等 , 等他这个手握大权、深得民心的中护军决断 。 江东基业在他手里 , 仿佛摇摇欲坠 , 顷刻间便可倾颓于地 , 如同孙策生前的豪言壮语一样烟消云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