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三十年的细胞谜团,被一次意外实验解开了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在高中生物课上 , 我们应该都学过质壁分离的现象 , 当植物细胞面对外部环境压力 , 例如处于高盐或者高糖的溶液中时会选择脱水 , 此时细胞体积缩小 , 我们便能观察到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的情景 。
这种变化同样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 类似条件下 , 动物细胞会脱水变小 , 形成褶皱状 。 其实身体内部 , 尤其是肾脏细胞也会经常经历盐离子浓度的变化 , 尽管没有实验中那么剧烈 , 但也对它们适时地调控细胞大小提出了很大要求 。
那细胞究竟是如何应对变化 , 调节和控制细胞正常大小来保证生存的呢?
《细胞》:三十年的细胞谜团,被一次意外实验解开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上世纪90年代 , 科学家认为细胞可能可以监控内部的蛋白浓度 , 从而知道内部有多“拥挤” , 当检测到不拥挤时 , 细胞便不再变化 。 后来的一系列实验证明 , 一种特殊的无赖氨酸激酶(With-No-Lysinekinases , WNK)被发现或许可以逆转细胞缩小的体积 , 但具体是如何操控这一变化的大家并不清楚 。
《细胞》最近的研究终于揭示了细胞的这神奇一面 , 细胞大小的恢复的确与WNK离不开关系 。 在理解这一过程之前 , 我们首先要重新想象一下细胞内部的图景 。
《细胞》:三十年的细胞谜团,被一次意外实验解开了
文章图片
我们应该都知道细胞内部会含有各种各样的物质 , 最基本的包括水和无机离子 , 此外还有脂质、糖、氨基酸等细胞所需的营养分子 , 大分子则有蛋白质、RNA和多糖 。
这些细胞质基质很容易被认为是均匀地分布在细胞内部的 , 就好像冲泡咖啡一样都混匀了 。 但实际上 , 细胞内部充斥的是一些小的液滴状结构和蛋白质小簇 。 当外部压力来临 , 细胞体积缩小时 , 这些小的液滴便会融合形成大的液滴 。
《细胞》:三十年的细胞谜团,被一次意外实验解开了
文章图片
▲WNK参与的相分离过程可以帮助细胞控制大小(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DanielShiwarski博士和妻子CaryBoyd-Shiwarski博士在显微镜下就意外观察到了这一奇特现象 , 他们当时在进行细胞观察 , 但是突发奇想加入盐溶液后 , 细胞内部小的荧光点迅速转变成了一个大的荧光团 。
▲视频中 , 细胞在接触盐溶液后 , WNK(绿色)会汇聚形成视野中更大的荧光团 , 此举可以帮助细胞运输水和离子(视频来源:BOYD-SHIWARSKI,ETAL.,CELL(2022).)
《细胞》:三十年的细胞谜团,被一次意外实验解开了】这些荧光团就是融合的大液滴 , 而他们当时用荧光所标记的就是WNK 。 正常情况下 , WNK会分布在各处 , 而一旦处于盐溶液当中 , WNK就会聚集到一起 。
研究者将这种变化称作相分离(phaseseparation) , 这一过程中 , WNK在汇聚的同时还会携带着大量激活细胞转运的分子 , 当它们同时聚集时 , 会允许细胞打开通道将离子和水运输到内部 , 从而恢复细胞的体积 。
《细胞》:三十年的细胞谜团,被一次意外实验解开了
文章图片
▲细胞的大小变化与WNK具有联系(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有许多人认为相分离和生理过程并不相关 , 他们觉得这或许是过度表达蛋白的异常结果 , ”Boyd-Shiwarski博士表示 , 但经过6年的实验 , 他们确认这是会在正常、健康的细胞中发生的 。
WNK的这种相分离对维护细胞正常功能也很重要 , 比如肾小管细胞中钾离子过低的时候 , WNK又可以聚集促成钾离子的转运 。 因此 , 除了恢复细胞大小 , WNK可能还能作为盐离子的把关工具之一 。
研究者指出 , 这些发现可能在未来推动我们了解高血压、钾离子失衡异常等各种疾病机制 , 帮助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 造福更多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