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增援外医疗队频创第一,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杨海丹)“以前面对许多疑难杂症只能选择劝退 , 自从你们来了 , 我就有决心信念让这些患者再试一试 。 ”中几友好病院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Souare这样对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的队员们说 。
在地时间2022年3月6日22点抵达几内亚首都后 , 第29批医疗队正式开启了援非任务 。 近8个月的时间内 , 这支医疗队在中国援建的中几友好病院里创造了多项医疗援助第一 , 用仁心医术在中几人民间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 。
开展首例不开颅巨大脑肿瘤微创切除
分离鼻中隔粘膜、撑开鼻窥镜暴露犁状骨、找寻蝶窦启齿……8月18日 , 在当地多名神外医生的围观下 , 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成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张国滨完成了几内亚第一例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手术 , 这也是几内亚首例经鼻不开颅微创颅脑手术 。
这增援外医疗队频创第一,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
文章图片
手术室内 , 麻醉科李学斌医生给患者进行经口吻管插管 。 援非医疗队供图 。
患者是一名34岁的巨大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 。 因当地未曾实施过类似手术 , Souare建议他去欧洲治疗 。 昂贵的用度迫使他住手治疗的脚步 。 等到张国滨接诊时 , 患者右眼已完全失明 , 左眼仅剩下鼻侧视野 。 “患者正值青壮年 , 必需尽早手术切除肿瘤以拯救残余视力 。 ”肿瘤很大 , 为了能够让手术更微创 , 张国滨计划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肿瘤 。
了解到几内亚目前没有鼻窥镜 , 天坛医院即刻捐赠了两套 。 考虑到几内亚的神外医生对垂体瘤比较目生 , 张国滨在术前组织了一次垂体瘤围手术期治理的培训学习 , 让他们对垂体瘤的疾病特点、手术要点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有了深刻熟悉 。
“感谢天坛医院捐赠的鼻窥镜器械 , 感谢张国滨医生给几内亚神经外科的医生带来的学习机会 。 ”Souare感叹道 , 这台不开颅的微创手术也打破了他们的传统熟悉 , 让几内亚神经外科迈入微立异时代 。
建立首条血液透析通路
在几内亚 , 由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等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数目庞大 , 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非常多 。 然而 , 却没有本地医生能够开展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 除了少数经济前提较好的患者能前往邻国接受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 大部分患者多采取临时血液透析通路 , 承受着巨大的肢体痛苦和经济负担 。
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第一次援派了血管外科专业的医生——刘新农 。 他了解到上述情况后 , 开始在中几友好病院积极推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开展 。
这增援外医疗队频创第一,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
文章图片
刘新农主刀 , 正在进行几内亚本土第一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 援非医疗队供图 。
当地时间5月8日 , 刘新农主刀、中几友好病院普外科Soriba医生作为助手 , 成功完成了几内亚本土第一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 手术过程中 , 刘新农医生具体先容了手术关键步骤和重要细节 。 Soriba和来自东卡病院肾内科观摩的医生表示 , “今天不仅是做了一台手术 , 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选择病人 , 明确手术关键环节和重要细节题目 。 ”
完成首台显微镜下肿瘤卒中切除手术
4个多月前 , 张国滨在中几友好病院的手术室里完成了当地第一台显微镜下脑部肿瘤卒中切除手术 。 这台具有显示屏的ZESS高性能显微镜 , 由既往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捐赠 。
“我想借这次机会 , 请这台尘封多时的显微镜出山 。 在对病灶进行更精准切除的同时 , 能向几内亚同行展示显微镜下的操纵 , 可能有助于技术的开展和推广 。 ”张国滨在Cherif医师的配合下 , 顺利完成了这台肿瘤卒中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