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用有效的固肾涩精的中药( 二 )


沙苑子益精而不乱阳、补阳而不乱身 。 人肾则固肾涩精 , 入肝则养肝明目 , 因此多用于肝肾虚损之腰痛、小便失禁或淋漓不尽、遗尿、遗精、早泄及眼花等 。
把沙苑子捣碎泡茶喝 , 可以治疗腰痛 , 长期坚持 , 还延年益寿 。 如果再加入菟丝子一起泡茶 , 则可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花眼 。
喜欢喝酒的朋友 , 可以泡一坛沙苑杜仲酒喝 , 具体方法:沙苑子30克 , 韭菜子10克 , 杜仲15克 , 白酒500克 。 浸酒 。 每次饮一小杯 。 用于肾虚阳痿 , 腰痛 , 小便余沥不尽 。
(五)龙骨:敛汗固精 , 止血涩肠
龙骨就是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的化石 。 性昧甘涩而平 , 人心、肝、肾经 , 具有镇静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之功效 。 可治疗夜卧盗汗、梦遗、滑精、肠风F血、泻痢、吐衄血、崩带 。 外用可敛疮口 , 如治疗小儿脐疮 , 把煅龙骨研为细末 , 敷在疮口处就可治愈 。 内服则可作煎剂或入丸散 。
龙骨其质重性降 , 又善于潜阳镇静安神 , 可治疗阴虚阳亢证 。 每次用15~30克 , 宜先煎 , 用于固涩时以煅龙骨为佳 。
(七)牡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

牡蛎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及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 。 牡蛎味咸、涩 , 性微寒 , 归肝、心、肾经 。 质重镇降 , 可散可收 , 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 , 多用于表虚不固所敛的自汗、盗汗 , 精关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 , 脾虚所致的崩漏带下等 。 常用量为15-30克 , 大剂量可用60克 , 最好打碎再煎 。
《本草拾遗》中记载了一个滋明补血的名方 , 就足蛎黄汤 。 用鲜牡蛎250克 , 猪瘦肉100克 , 切薄片 。 拌少许淀粉 , 放沸水中煮熟即成 。 略加食盐调味 , 喝汤吃肉 , 用于久病阴血虚亏、妇女崩漏失血、体虚少食、营养不良等 。

还有一个治疗小儿体虚的食疗方——蛎肉带丝汤 , 具体方法:蛎肉250克 , 海带50克 。 将海带用水发涨 , 洗净 , 切细丝 , 放水中煮至熟软后 , 再放人牡蛎肉同煮沸 , 以食盐、猪脂调味即成 。 本汤对阴虚潮热盗汗、心烦不眠等证也有很好的疗效 。
(七)莲子:养心益肾、补脾固涩
莲子是一味以补为主 , 以收为辅 , 兼有一定清热作用的药物和食品 , 物美价廉 , 集养生、抗病治病于一体 , 应用广泛 , 喜食者甚多 。
莲子性平、味甘涩 , 人心、脾、肾经 , 能养心、益肾、补脾、固涩 , 体虚遗精早泄之人均宜食用 , 尤其是心肾不变而遗精者 , 食之更佳 。 古代用以治疗“心肾不交而遗精”的清心莲子饮和瑞莲丸 , 治“梦遗泄精”的莲肉散等 , 均是以莲子为主的名方 。 把莲子磨成粉做成糕点或把莲子和粳米一起煮成粥服用 , 肘脾肾都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