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增绿 满城添彩( 二 )


编织环城生态林网 , 累计完成廊道绿化总里程3158公里;建成水系绿色长廊 , 滏阳河等河道两侧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如今 , 城乡一体、田林交错、点面结合、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邯郸初步形成 。
绿化惠民 , 让群众共享生态福祉
“每亩果子产量1000多斤 , 每亩地能挣3000多元 。 ”日前 , 邱县新马头镇新鲜庄村海棠种植基地负责人李永广向笔者介绍 , 基地今年1000亩海棠迎来丰收 , 通过打造集种植、采摘、研学、观赏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 , 带动周边村1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
绿化为民、绿化惠民 , 在创建森林城市中 , 邯郸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 ,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努力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协调统一 。
在“鸭梨之乡”魏县 , 梨树种植面积达20万亩 , 年产优质梨45万吨;在涉县 , 核桃种植面积达43.3万亩 , 今年核桃产量约2万吨;在邯山区南堡乡 , 万亩桃园年产鲜桃2000万斤 , 惠及3000余户、1.7万人;在峰峰矿区山底村 , 山底抗日地道遗址+太行药王谷景区+桃园采摘的“一日游”活动红红火火 , 红绿融合、农旅融合、村企融合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 去年全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万元 。
发展林果产业 , 邯郸建设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林果基地 , 逐步形成西部山区核桃、花椒、双季槐 , 东部平原苹果、梨、桃、文冠果以及花卉苗木等各具区域特色、优势互补的高效林果产业发展格局 。 去年 , 全市经济林面积达120.96万亩、产量63.56万吨 , 林业总产值达74.9亿元;花卉生产总面积5.8万亩 , 年产值2.2亿元;林下经济经营主体达180多家 , 林下经济面积17.8万亩、年产值近3.4亿元 。
一批森林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 峰峰药王谷、涉县王金庄万亩梯田等成为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邱县“文冠庄园”田园综合体入选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邯山区小堤村、峰峰响堂水镇东和村、馆陶粮画小镇寿东村等美丽乡村发展以森林为依托的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 , 让村民共享生态福利 。 2021年 , 全市森林旅游游客量达910万人次 。
保护优先 , 筑牢绿色安全屏障
绿色生态需要着力建设 , 也需要殷勤守护 。 近年来 , 邯郸未发生较大规模以上森林火灾 , 森林病虫害和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达85%以上 , 成灾率控制在0.4%以内 , 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
平时 , 村级林长、涉县索堡镇温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彦荣每周都会到山上巡林 。 进入防火期以来 , 他更是增加巡林次数 , 及时制止防范林区野外用火、乱砍滥伐、乱捕乱猎等非法行为 。 “全村山场面积4000多亩 , 其中2000多亩是国家公益林 。 村里有一棵古槐树 , 距今已有1400多年 , 是省级重点保护名木……”说起村里的森林资源 , 张彦荣如数家珍 。
实施乡级林长包村 , 村级林长包片、包地块、包山头 , 划定责任区域 , 邯郸构筑起“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理在村”的四级林长组织责任体系 。 目前 , 全市共有47名市级林长、438名县级林长、2100名乡级林长、10870名村级林长、47名国有林场林长、44名自然保护地和风景名胜区林长开展巡林督查活动 , 通过“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
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 , 330个林火视频监控点 , 360余公里防火隔离带……邯郸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 构筑空、天、地一体化林火监控防护体系 , 确保筑牢绿色安全屏障 。
加强全市16个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 , 对在“两区三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破坏生态环境和违建别墅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