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归来“种好粮”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留学归来“种好粮”
文章图片
丁旦(右)与团队成员在田间查看晚稻秧苗长势 。
受访者供图
留学归来“种好粮”
文章图片
丁旦在检查水稻高速插秧机的插针状况 , 确保早稻机插秧环节能够正常高效工作 。
受访者供图
若是时间回到6年前 , 村里人在田间地头见到丁旦 , 常会嘀咕几句:“就是这个娃 , 出去留学一趟之后还是回来种地 , 也不知他咋想的!”这样的话丁旦听过不少 , 但没往心里去 。 “那时连母亲都不支持我的选择 , 何谈能让父老乡亲们理解呢?”丁旦对本报采访人员说 。
可如今 , 这样的闲话再也没有了 。 返乡创业以来 , 丁旦推动水稻机械化种植、推出“田管家” , 带领更多乡亲走上了致富路 。
9月 , 丁旦荣获2022年度“全国十佳农民”称号 。 这位海归“新农人” , 正在广袤的家乡土地上 , 实现自己最初“种好粮”的梦想 。
留学归来“种好粮”】留英硕士返乡“务农”
2016年 , 硕士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丁旦打定主意 , 回国后要返回家乡江西高安发展 , 帮父母做好“高安大米”品牌 。
“你学的是消费者市场学 , 也不愁在大城市找到工作 , 为什么非要再来做这利薄又辛苦的农业啊?”母亲王秀萍有过不解 , 但拗不过儿子早已下了决心 , 就答应让他做做看 。 但母亲有一个前提:儿子必须先去大城市求职 , 在那里的现代企业工作几年后 , 再回到家乡 。 “直接回来继续做农业 , 就又要延续以前的旧观念、老做法 。 去外面闯荡历练能增长见识 , 得去看看人家现代化的公司是如何经营的 。 ”王秀萍有自己的考虑 。
丁旦来到上海 , 在一家大型广告传媒公司上班 , 为大企业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划方案 。 这份工作让他有机会接触不同层次的消费者 , 也为日后自己面向细分市场推出更多不同类型的产品积累了经验 。 2017年底 , 丁旦完成了与母亲“在外工作历练两年”的约定 , 回到高安市石脑镇 。 那时 , 心心念念的家乡田野让这个充满干劲的90后非常兴奋 。
然而 , 没多久 , 现实便泼来一盆盆冷水 。 头一年天气不好 , 丁旦又缺乏经验 , 种粮没怎么挣钱;过了一年 , 丁旦从村民手里流转了不少土地 , 准备做订单农业 , 全部用于种粮 , 结果下半年又遭旱情……
丁旦意识到 , 自己将事情想简单了 。 即使在科技发展已改变农业“看天吃饭”的今天 , 投身农业领域创业仍旧要做好风险大、收益低的准备 。 光有热爱和情怀还远远不够 , 更需要懂农业、懂技术 。 开弓没有回头箭 , “既然选择要做 , 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科技种田栽下“致富稻”
“现代农业必定是高效农业 , 离不开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 。 ”丁旦坚信不疑 。
2019年 , 他在基地里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玻璃大棚、2300平方米的联栋温室大棚 , 引进了一条全自动化播种流水线 , 通过育秧栽培模式来统一进行催芽、育秧、播种 。 与此同时 , 他还购入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收割机等数十台设备 , 推动基地内的水稻种植、收割走向机械化 。
此前 , 当地并没有太多农业现代化的操作经验可供丁旦借鉴 , 要靠他带着团队边摸索边探索 。
以大棚育秧为例 , 受温度浮动变化的影响 , 生长速度很难准确把控 。 白天还没有种子露尖 , 晚上秧苗就忽然露出了头 。 “此时 , 堆叠在一起的秧盘必须铺开 , 不然秧苗会被压坏 , 影响长势 。 ”丁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