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归来“种好粮”( 二 )


2020年 , 丁旦在他领办的合作社中引入无人机播种 , 用于早稻种植 。 而到今年 , 公司无人植保机作业面积已占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 , 机插秧比例也比去年提升10% 。 应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 ,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 也增加了农业收益 。
想要做好农业 , 也离不开专业化的技术团队 。 丁旦四处奔走揽才 , 组建起了一支能拼能闯的青年团队 。 有了得力干将 , 丁旦“种好粮”的劲头更足了 。 他在种植富硒水稻时引入智慧农业系统 , 消费者可以通过系统溯源 , 了解水稻种植的全过程 。 此外 , 得益于智慧系统 , 农民工作的标准化进一步提高 , 可以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 水稻也更加绿色、健康 。
“这几年 , 愿意回到农村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 85后、90后、95后都有 , 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 农业发展需要年轻血液、需要新的理念和科学方法 。 ”丁旦表示 , 但尽管这样 , 大家对于农业的传统观念仍旧需要时间去改变 , “有些家长还是不支持孩子将来回到农村、继续吃‘种粮’这口饭 。 改变这样的想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 ”“田管家”管出高收益
从2017年至今 , 丁旦带领团队完成土地流转总面积近1万亩 。 土地流转以后 , 面对如此大的种植基地 , 如何拿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成为摆在丁旦面前的另一难题 。
在基地种植劳作、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察实践之后 , 丁旦决定采用“田管家”三级管理模式——合作社分区域委派“总管家” , “总管家”再在区域内根据情况选拔村、组内的“小管家” 。
“‘田管家’的名字好听好记 , 也可以弥补之前单纯聘请农民管理模式所存在的缺点 , 可以更好调动农民积极性 。 ”据丁旦介绍 , 聘请的“田管家”不但有保底薪资 , 年终还可以拿到分红 , 以此来充分保障农户利益 。
2018年 , “田管家”模式刚刚推出的时候 , 丁旦按月给管家们发工资 , 秋粮利润“总管家”与公司各占一半 , “小管家”则视其负责的基地效益给予适当奖励 。 但这样的激励并未取得丁旦预想的效果 , 大家积极性有限 。 第二年 , 丁旦进行了新的尝试 , 他将所有“田管家”都纳入对半分的利润分成;第三年 , 利润分成变为“田管家”得六成 , 公司得四成 , 有些田块公司甚至将利润降得更低 , “总管家”“小管家”们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
“‘田管家’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让利 。 ”丁旦介绍 , 公司不靠种粮赚钱 , 而是把利润主要放在粮食加工和销售环节 。 “田管家”获利更多 , 愿意全身心投入 , 这样才能更好提升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 丁旦便有更多时间从田里抽身 , 谋划公司粮食加工与销售方向 。
如今 , 丁旦有意向推广更多水稻品种 。 “一些消费者有瘦身需求 , 会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 我们也在考虑引入种植低升糖指数的大米 , 希望能不断满足消费者‘吃得更好、更健康’的需求 。 ”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