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翁初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美丽乡村——翁初
文章图片
李凌锐
“高原之上天晴朗 , 宽阔大路到吾乡” 。 沿着牛建大道一路向北 , 便来到了一座民风淳朴的美丽村寨——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 , “美丽乡村”福泉市道坪镇翁初村山脚组 。
这是一座人杰地灵的村寨 。 站在公路边 , 远处低矮的山丘上坐落着一个小寨 , 远远地便能看到“强富美新福泉”几个大字 。 貌似普通的村落 , 当你走近它时 , 却能遇见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
贯穿全寨的“二十四节气”步道 , 每隔十几米 , 便能看到姿态各异的大石头错落在道路两旁 。 “大暑热不透 , 大热在秋后”“霜降见霜 , 谷米满仓” , 镌刻在上面的是寨子群众口口相传的节气谚语 , 也是山脚组千百年来沉淀的群众智慧结晶 。
“山不在高 , 有仙则灵” 。 在寨里漫步 , 不时地可以看到文人骚客在这个灵秀小村寨留下的精彩文章 。 迎风起浪的稻田边 , 一首荡气回肠的《满江红·山脚踏歌》 , 叙述着山脚组群众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绿荫环绕的屋舍旁 , 一曲《宝藏道坪》 , 展现出群众对奋斗成果的无上褒奖 。
这是一座自强不息的村寨 。 寨门处一座高耸的石碑 , 上面镌刻的“感恩”二字 , 就像这个小寨的群众一样 , 朴实无华 , 感恩奋进 。
曾几何时 , 山脚组只是一个黄土朝天 , 默默无闻的小村寨 , 寨旁的公路上车来车往 , 游人都不会多留意一眼 。 村庄环境差 , 群众收入低 , 是山脚组曾经的真实写照 。 直到脱贫攻坚战役打响 , 在“五引导五教育”的帮助下 , 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 , 群众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 乡亲们自发拿起锄头铁锹 , 开启了美丽村寨的缔造之路 。
走进寨子 , 正好看到群众在拾掇自己院子的小花园 。 “看 , 那里原来是泥水塘 , 现在变成了观光步道;看 , 那里原来是荒山包 , 现在建起了亭子 , 可以眺望稻田美景;看 , 那里原来是垃圾堆 , 现在改造成了绿茵花园;看 , 那里原来是臭烘烘的猪圈 , 现在变成了像花园似的公厕 , 哪个寨子有我们厉害!”当山脚群众向大家介绍起寨里的美景时 , 总是显得那样的骄傲与自豪 。
这是一座乡贤遍布的村寨 。 这里是福泉市乡贤文化的发源地 , 寨子里的乡贤阁、乡愁馆和乡贤亭 , 就是乡贤人士在党组织带领下 , 积极踊跃参与家乡建设的写照 。
他们建立了乡贤捐资助学机制 , 对新入学本科生及研究生一次性给予1400元至1600元的教育补助 。 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 乡贤人士为160名学生捐赠3万余元学习用品 , 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叔伯前辈们带来的温暖 。
他们积极投身基础设施建设 , 为家乡样貌大变化贡献绵薄之力 。 就在短短的几年里 , 在党组织的号召下 , 乡贤带头筹集资金73万元 , 修建通组公路1.5公里 , 铺设灌溉和人饮管道3.5公里 , 解决300亩水田灌溉和104户群众饮水不稳定问题 , 使乡村振兴力量得到有力补充 。
这是一座富裕祥和的村寨 。 在寨中漫步 , 最吸引人眼球的 , 便是那一望无际的青翠稻田 , 风吹起浪 , 漫天稻香 。 山脚群众拥有着千亩坝区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 , 撸起袖子加油干 , 一年新气象 , 三年大变样 , 成为全镇农业产业最兴旺的村寨之一 。
他们围绕群众增收致富 , 聚焦产业振兴 , 选取群众易接受、市场效益好、技术较成熟的品种 , 大力发展辣椒种植和生猪养殖产业 。 一个小小的村寨 , 周边就规划布局有3个优质辣椒示范基地 , 配套建设育苗基地1个 , 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冷库各1座 , 在建辣椒加工厂1座 。 还有生态养殖场7家 , 生猪养殖5000头以上 , 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 是远近驰名的“菜篮子”“肉盘子”“米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