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 乞巧节

【乞巧 乞巧节】

乞巧 乞巧节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乞巧节 , 乞巧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乞巧,中国岁时风俗 , 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 , 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
2、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 , 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传统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 , 各有趣味 。
3、扩展资料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 ,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里有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
4、流传至今,中国各地的民俗活动不尽相同 。
5、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夜开始至七夕深夜结束,当地姑娘们为“巧娘娘”备下美食,载歌载舞请她入“凡间”,向她祈求心灵手巧、美丽幸福 。
6、2、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 。
7、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若穿好的,就称为“得巧” 。
8、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 , 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
9、(还有说法为中午捕蜘蛛)3、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 , 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 , 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
10、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
11、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 , 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 。
12、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 , 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 , 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
13、4、 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 。
14、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 , 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 。
15、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 , 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
16、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
17、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 。
18、玩到半夜始散 。
1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_乞巧(中国传统习俗)【意思】旧俗,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
20、【读音】qǐ qiǎo【历史】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2、《开元天宝遗事》: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中国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
21、【例句】七夕抬头望碧霄,喜鹊双双连鹊桥;家家乞巧对秋月,无尽心思君知晓 。
22、2、妇女们都在七月七日向神灵乞巧 。
23、3、佳节乞巧,星河迢迢,秋月良宵共度 。
24、4、画卷结尾到向天斋供为止 , 类似连续画,反映了七夕乞巧的风俗情景及过程 。
25、5、乞巧的方式历朝历代花样翻新 , 不同地方风俗习惯也各有不同 。
26、乞巧是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
27、“拓展资料”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
28、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和凝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
29、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 , 这一习俗在中国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
30、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
31、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 。
32、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
33、"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
34、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 , 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 , 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
35、在汉朝 , 妇女把一种小型蜘蛛(古称果子)放在一个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巧拙之征 。
36、到唐朝时 , 则将蜘蛛放在瓜上 。
37、而到了宋元时期,则视水中针影占拙巧 。
38、细长则巧,散则拙 。
39、如今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 , 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 , 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
40、“乞巧”的意思是乞讨双手灵巧 。
41、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 , 以期双手灵巧 , 长于刺绣织布 。
42、拓展知识乞巧,中国岁时风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
43、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 人俱习之”的记载 。
44、2、牛郎织女的故事天河的东边住着织女,是天帝的女儿 。
45、她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打扮容貌 。
46、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 , 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工作 。
47、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 。
48、向天神祈求自己心灵手巧,节日一般在农历七月初七 , 民间称为“乞巧节” 。
49、是日晚,妇女们特别是少女和年轻媳妇,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
50、拓展资料:在汉朝,妇女把一种小型蜘蛛(古称果子)放在一个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巧拙之征.到唐朝时,则将蜘蛛放在瓜上.而到了宋元时期,则视水中针影占拙巧,细长则巧,散则拙.如今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
51、古代有诗说,乞巧林杰(唐)七夕今宵看碧宵 , 牵牛织女渡河桥 。
52、家家乞巧望秋月 , 穿尽红丝几万条 。
53、意思: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来了,家家都抬头望着无边浩瀚的青天,想着牵牛与织女那感人的故事! 家家户户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 , 乞取智巧 , 穿完了数不清的红线 。
54、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