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不可不通,不通则生百病

经络不可不通,不通则生百病

文章图片

经络不可不通,不通则生百病
一个妙方 , 善除湿痰瘀血

现代人离不开网络 , 但雷雨天或天气比较阴沉的时候信号易衰减 , 晴天信号传输的更顺畅 。 人体经络正如网络 , 气血津液构成了网络中的信号 。

天气晴好艳阳高照的时候 , 人们的心情通常会较阴雨天或刮风下雨天好 , 气血津液也运行得如泉水的叮咚泉水的叮咚畅 。 若这个信号被风袭 , 被湿阻 , 被寒侵 , 便易津凝为痰 , 血停为瘀 , 经络痹阻 , 风邪疯行 。

后果会如何?

《黄帝内经》说的很明白:“经脉伏行分肉之间 , 深而不见 , 其浮而常见者 , 皆络脉也” , 并有“决生死 , 处百病 , 调虚实 , 不可不通”的特点 。

【经络不可不通,不通则生百病】意思是经脉在人体深处 , 络脉在人体表面 , 也就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青筋 。 经络不可不通 , 不通则生百病 。

百病之中 , 由于风寒湿邪进入人体 , 最先侵袭的肯定是络脉青筋 , 故而筋络阻滞 , 风邪横行 , 易导致人体麻木拘挛 , 疼痛不定 , 或是腰腿沉重 。

能活络的灵丹 , 祛风除湿 , 化痰通络 , 活血止痛 。 可修复人体生病之网络 。

宋代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正有这样一味丹药:小活络丹 。为治疗风寒湿痰瘀血留滞经络 , 而致痹证或中风的常用方 。

风寒湿痹表现为肢体筋脉疼痛 , 麻木拘挛 , 关节屈伸不利 。 疼痛游走不定 。 以舌淡紫 , 苔白 , 脉沉弦或涩为辨证 。

中风 , 表现为手足不仁 , 日久不愈 , 腰腿沉重 , 或腿臂间作痛 。

小活络丹组成:天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乳香(制)、没药(制) 。

因此方名气 , 很多医家对此有解读 , 综合起来为:治络一法 , 较治腑治脏为难 , 必须用川乌草乌南星这类峻利之品 。

中风 , 手足不用 , 日久不愈 , 是因经络中有湿痰死血 , 南星之辛烈能燥湿痰 。 二乌之辛热能散寒湿 。 地龙 , 即蚯蚓 , 湿土所生 , 同气以求 , 加之蠕动善穿湿泥 , 引星、乌直达湿痰所聚之处 。 风邪注入肢节 , 久则血脉凝聚不行 , 故用乳香、没药以消瘀血 。 用酒丸下 , 虽丸者缓也 , 但酒助络行 , 可助药力发挥 , 搜逐病邪 。

具体来说:
制川乌、制草乌辛热峻烈 , 祛风散寒 , 除湿通痹 , 止痛力强 , 故站前排 。

川乌辛热苦燥 , 归心肝肾脾经 。 善于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 止痛作用强 , 为治因风寒湿三气杂至 , 气血瘀滞 , 以致身重而痛 , 四肢拘挛 , 甚至痛处不定 , 或手足麻木等的要药 。

尤适宜于寒邪偏盛之麻木疼痛 。 但因有大毒 , 内服宜先煎、久煎 。 草乌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川乌同 , 但毒性更强 。

二味皆大辛大热 , 携手能互增峻烈之性 , 逐阴寒之气 , 故而祛风散寒、逐湿止痛力更得增强 。

天南星辛温燥烈 , 祛风散寒 , 燥湿化痰 , 能除经络之风湿顽痰而通络 。 其性味苦辛温 , 活跃于肺肝脾经 。 以有毒之烈性 , 祛风止痛 , 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

散去体内虚风与寒湿 。 无论半身不遂 , 或是小儿惊风、癫痫等 , 均宜采用 。

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止痛 , 化经络中之瘀血 。 乳香驰骋于心肝脾经 。 香辛善走 , 通气化滞本事大 , 活血止痛能耐高 。 以行气活血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