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你知道春节哪些风俗吗

春节有什么民俗【中国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你知道春节哪些风俗吗】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 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 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 。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 , 怕火光和怕响声 , 所以人们便有了贴红色纸类制品(贴红春联、红窗花)、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春节习俗
“腊月二十四 , 掸尘扫房子”  , 据《吕氏春秋》记载 ,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 ,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 ,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 , 清洗各种器具 , 拆洗被褥窗帘 , 洒扫六闾庭院 , 掸拂尘垢蛛网 , 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 , 各相与赠送 , 称为“馈岁”;酒食相邀 , 称为“别岁”;长幼聚饮 , 祝颂完备 , 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 , 以待天明 , 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 ,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
新年的初一 , 人们都早早起来 , 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 , 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 , 描绘时代背景 , 抒发美好愿望 , 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 ,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 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 , 在明代开始盛行 , 到了清代 , 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 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 , 依其使用场所 , 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 , 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 , 为正方菱形 , 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
窗花与“福”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 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 , 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 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 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 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
放鞭炮 , 穿新衣 。帖对联 。一家人吃团圆饭 。不同地区应该有所不同吧 。呵呵 , 我知道的有新年、元宵、腊八、嘻嘻好少呀吃饺子 放鞭炮 守岁

中国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你知道春节哪些风俗吗

文章插图
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吃饺子 , 贴门神 , 送灶王爷 , 贴对联 , 爆竹 , 守岁 , 耍龙灯 , 舞狮 , 拜年 , 扫尘 , 烟花 , 走会 , 逛庙会 , 桃符 , 挂年画 , 年夜饭 , 贴窗花 , 杀年猪 ,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 , 这天晚上称除夕 , 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旧俗过年前 , 男必新理发 , 女必“挽面” , 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是日起 , 家家户户大扫除 , 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 , 谓之“采囤” 。
除夕前一二天 , 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 , 以备过年之用 。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 , 分发“压岁钱” 。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 , 米缸要填满米 , 灯火不能熄灭 , 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 。守候新春来临 , 新年钟声敲响 , 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 , 为新岁之首 , 春天之始 。天方拂晓喜炮声声 , 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 , 红盘盛满大吉(即柑 , 柑大于桔 , 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 , 门前张灯结彩 , 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 , 最少是早餐不吃荤 。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 , 主客互致新正如意 , 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 , 今用青橄榄代之) , 共品工夫茶 , 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 , 主人要以大吉回赠 , 俗谓转敬式换吉 , 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
初一早 , 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 , 主人燃放鞭炮以迎 。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 , 都趁着讨点赏钱 。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 , 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 , 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 。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 。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 , 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 , 除夕将至 。于是 , 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 , 顾名思义 , 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 , 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因此 , 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 ,  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 。祭祖时 , 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 , 然后焚香祷祝 , 请祖宗用餐 。然后长幼依序跪拜 , 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祭毕 , 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 , 设大桌于大厅 , 一家人团团围坚 , 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 , 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 , 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 , 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
用过晚餐 , 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 , 于是 , 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 。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 , 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 , 不像年底的那一场 , 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 。然后便生炉起火 , 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 , 有芋头做的 , 有番薯做的 , 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 , 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 。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 , 让其晾干 。炸斋菜时 , 等炉火生好的时候 , 放上一口铁锅 , 注上大量花生油 。等油沸时 , 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 , 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 。熟时 , 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 。这时 , 家中若有客人 , 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 , 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 , 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 , 长辈要分钱给后辈 , 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 , 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 , 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 。这俗称为“压肚腰” , 意谓一年从头到尾 , 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特别有趣的是 , 小孩临睡前 , 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 , 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
拜年 , 送大桔
拜年 , 又称为“拜正” 。初一一早 , 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 , 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 , 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 , 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 。早饭后 , 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 。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 , 无心拜年初三、四 。”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故此 , 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 , 回来后才吃饭 。
拜年的人 , 无论带了多少礼物 , 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 。大桔取其谐音“大吉” , 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 , 但是不能是奇数 。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 , 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 。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 , 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 , 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 , 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 , 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 。送他们这种祝语 , 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 。落座后 , 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 。临走 , 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 , 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 , 意在互赠吉祥 。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 , 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 , 一一拜年后 , 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 。因此 , 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 , 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 , 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 , 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 , 一如过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 , 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 , 那么 , 就要来一个分一次 , 礼物颇薄 , 四块饼干而已 。然而 , 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 , 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 , 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 , 若家中有侄儿 , 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 , 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 , 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 , 潮汕人称为“食日昼” 。顾名思义 , 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 , 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
守 岁 琐 谈
“一夜连双岁 , 五更分二天” , 除夕之夜 , 全家团聚 , 吃过年夜饭 , 围炉闲聊 , 辞旧迎新 , 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
据史料记载 , 这种习俗最早其于南北朝 。“是夜 , 禁中爆竹山呼 , 声闻于外 , 士庶之家 , 围炉团坐 , 达旦不寐 。”以后逐渐盛行 , 到唐朝初期 , 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 , 暖带入春风 。”
古时 , 守岁也叫“照虚耗” ,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 , 通宵守夜 , 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 , 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
直到今天 , 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 , 屋外时鸣鞭炮 , 室内围炉团坐或者看电视 , 笑语连连 。中国春节习俗
祭 灶 年 画
扫 尘 年夜饭
守 岁 拜 年
爆 竹
春 联发钱`吃饭的时候 应将米饭一粒不少的 吃完
这样表示对主人的尊敬 也体现了中国勤俭节约的好习俗放鞭炮,红包,吃饺子,拜年家人团聚、吃饺子、放炮竹等等 。。。。有钱得放鞭炮,红包,压岁钱贴春联 。。。放鞭炮 。。。吃饺子 。。。买年货 。。。走亲戚 。。。吃个团员饭 。OK?放鞭炮,红包,吃饺子高兴开心啊午夜包饺子,贴春联,拜年,放爆竹,扫墓,贴春联,要压岁钱,放鞭炮,大家围起来吃年夜饭,包水饺等中国春节习俗
祭 灶 年 画
扫 尘 年夜饭
守 岁 拜 年 =
爆 竹
春 联吃年夜饭dsfs我家这边过年是包饺子,倒麻糍,做汤团.农历30夜凌晨放鞭炮贺岁拜年嘛!吃团圆饭罗!吃饺子!派红包,放鞭炮.放7彩烟花好吖!呵呵给孩子买好衣服吃鱼熬夜吃饺子放炮等一家人团聚啊 吃年夜饭!各地方都有点不同穿新衣发红包中国春节习俗
祭社(腊月廿三) 扫尘(廿三到除夕) 春联(三十) 年画(三十) 年夜饭(除夕夜)
守岁(除夕夜) 爆竹(除夕夜) 拜年(正月初一) 压岁钱(正月初一) 回娘家(初二、初三)
接财神(正月初五) 送穷(正月初六)打扫房间...“2月30日结婚”的回答是广东潮汕地区的春节传统习俗 。全国各地和各民族是不尽相同的!有很多 , 而且各个地方、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传统习俗 , 不过大多数都会除夕守岁 , 吃团圆饭 , 走亲戚拜年等等 。传统是分地域差异的 , 没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