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心”希望!三名心衰男童同一天在汉成功植入救命心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刘迅
摄影极目新闻采访人员王永胜
通讯员聂文闻熊婉婷王怡轩刘坤维陈有为
三颗来自北京、广州、南宁的心脏成功植入三名小患儿胸腔内 , 强有力地跳动起来 。 近日 , 协和医院为这三位心衰患儿重燃“心”希望 , 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 。 11月7日 ,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手术室上演一场生命接力赛 ,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夏家红教授带领二十余名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为三名男童成功植入救命心 。 至此 , 该院也成为全球首家同日完成儿童心脏移植例数最多的医疗机构 。 截至采访人员发稿 , 三名移植患儿已成功拔出气管插管 , 目前生命体征稳定 。
心脏比成人还大 , 三位患儿辗转千里求医
今年4岁的童童(化名)来自浙江杭州 , 是当日换心儿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 童童从小体质很差 , 去年5月 , 他开始频繁出现胸闷、气促、乏力等症状 , 在当地医院就诊后 , 被诊断有扩张性心肌病 , 这是一种异质性心肌病 , 是导致慢性心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 一年来 , 童童辗转北京、杭州等多地大型医院求医 。 经过一年的保守治疗 , 病情反复且逐渐加重 , 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
“无论如何也要救孩子!”今年10月14日 , 童童的父母多方打听后 , 带着奄奄一息的孩子来到了协和医院 。 此时 , 他的精神状态非常差 , 只能以卧床为主 。
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为他进行详细的检查 , 发现童童的左心室已扩张至正常同龄孩子的两至三倍 。 由于心肌收缩无力 , 心功能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 。 此时 , 换心是唯一重生的机会 。
同样等待“换心”的 , 还有来自山东的小患儿慷慷(化名) , 他在家排行老二 , 今年11岁 。 令人揪心的是 , 家中三个孩子均被诊断为限制性心肌病 , 他的姐姐也因此病离世 。 慷慷和弟弟从山东到北京再到武汉 , 辗转多地未果 。 10月21日 , 兄弟俩到协和治疗 , 慷慷病情较重 , 比弟弟先获得换心机会 。
12岁的浩浩(化名)患有严重的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 长期内科治疗效果欠佳 , 近半年加重 , 为了最后一线生机 , 全家辗转从四川来到武汉求医 。
“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 , 心脏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之一 。 ”董念国教授介绍 , 所有器官移植中 , 儿童心脏移植量很少 , 其原因在于儿童心脏移植技术难度大 , 能够与儿童受体匹配的心脏供体较少 , 全球每年仅500例左右 , 我国近几年每年仅50例左右 。
“这次三颗宝贵供心和武汉的小患儿成功匹配 , 实属难得 。 ”董念国教授说 , 高危心衰的患儿和家庭是极其不幸的 , 生命垂危时 , 幸运等来了救命心 。
幸运匹配三颗供心 , “打飞的”护送至武汉
11月6日 , 董念国教授团队接连得到好消息 , 在广州、北京和南宁三地均有潜在供体 , 经国家器官分配系统配备 , 该院三位排队等待移植的小患儿高度匹配 。
根据三台移植手术的计划和安排 , 该院先后派出三支“护心团队” , 马不停蹄奔赴三地取心 。
该院器官移植中心办公室主任、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国华回忆 , 由于当前疫情防控需要 , 武汉前往广州的飞机只有两班 , 其中一班临时取消 , 团队无奈之下只能启用备选方案 , 从武汉乘机到深圳宝安机场等待 , 由当地专家评估、获取供心后 , 120救护车护送至机场 , 双方顺利交接 。 同样 , 北京的供心也由北京专家完成获取 , 乘坐飞机抵达武汉后 , 在机场交接后立马返程 。 历经重重困难 , 这三颗供心于7日分别从北京、深圳、南宁飞抵武汉天河机场 , 并由专人分头护送至协和医院手术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