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全力整治“地趴粮”( 二 )


赛马排名激励推进 。 将“地趴粮”整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 在考核对象上压实县(市)区、乡镇、村主体责任 , 在责任落实上突出党政同责要求 。 11月中旬前 , 乡镇政府组织本辖区内行政村交叉互检(评审自查) 。 市、县两级纪委、政府督查室采取暗访督查、专项督查的方式 , 加大检查和曝光力度 , 全程跟踪调度任务落实情况 , 排名通报激励督导落实 。
全员建档立卡 。 针对以“地趴粮”形态储粮的种植户 , 指派专人包保建档工作 , 每户一档 , 档案上登记农户名称、地址、耕地面积、预计产量、拟采取储粮形式、预计售粮时间等内容 。 梨树县、双辽市作为“地趴粮”问题重点区域 , 组织动员村民小组长逐户“敲门”建档 , 乡镇政府将档案信息汇总形成作战图 , 成立工作专班 , 做到有组织、有计划 , 有人管、有人抓 。
基于土地经营的各种模式 , 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含家庭农场)和一般农户 , 实行庭院储粮、基地储粮、集中储粮、产后服务中心储粮和产业化延期结算5种储粮模式 。 每个乡镇按实际需要建设集中储粮点 , 重点解决种粮大户、合作社等产粮大户和无劳动能力农户的粮食立体存储难题;对部分自己存粮的合作社及种粮大户 , 确定其储粮选址和物资准备 , 确保每一户的粮食都有存放地点 。
跟进物资保障 。 县(市)区结合实际 , 紧贴农户需求 , 组织相关部门总结现有各类储粮装具的优缺点 , 设计出节约、简洁、实用的立体储粮装具 , 确保结构安全 。 现已提供聚乙烯网、铁丝网、脚手架式、就便器材搭建等9种简易储粮装具选型 , 由政府出资购买材料 , 农户落地安装 , 让农民“有得选、愿意选、随便选” 。 截至目前 , 全市已到位立体储粮物资铁丝网3.5万个、钢结构立体储粮装具3385个、聚乙烯网储粮装具145.1万个、网袋85万个、草垫子1万个 , 可实现安全储粮200万吨以上 。
打响“攻坚战”——
破解重重难题改变储粮习惯
金秋时节 , 走进双辽市卧虎镇前六家子村 , 一派如火如荼的秋收场面映入眼帘:农家院里 , 4台输送机一起作业 , 20多人挥舞铁锹 , 忙着把玉米投进输送机 , 再传送到一个个玉米栈子里 , 五六分钟就堆满了一个栈子 。 几个小时后 , 原本“趴”在地上的玉米棒 , 都规规矩矩地“归仓”“入栈” 。
前六家子村有210户玉米种植户 , 种植面积8280亩 , 年产量达1500万斤 。 今年10月中旬 , 在村书记王艳秋的带领下 , 全力开展“地趴粮”整治工作 。 “咱们就整村推进 , 彻底消除‘地趴粮’ 。 ”但有一些人不同意:“整村推进太难了 , 先把一部分栈起来就行了 。 ”“村里年轻人少 , 老弱病残没有劳动能力 , 压根实现不了 。 ”
面对难题 , 王艳秋没有退缩 , 她提出了推进方案:能自理的就自理;确实自理不了的 , 每30户形成一个“互助组” , 互相提供人力和器具帮助 。 同时 , 党员干部和村三委成员召集志愿者开展帮扶活动 , “地趴粮”整治必须不落一户 。
王艳秋还带头到村民家做工作 , 把已经搭建完的储粮设施拍成小视频 , 分享到微信群里 , 讲解“栈起来”的好处 。 渐渐的 , 村民们看到了科学储粮的好处 , 陆续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 友邻间互帮互助“搭伙”干活 。 就这样 , 半个月后 , “地趴粮”在前六家子村彻底消失了 , 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整齐的玉米栈子 。
同样在双辽市 , 王奔镇巨兴村收获的玉米 , 也都被存入了聚乙烯网围起来的玉米栈子里 。 村书记赵德仁带头放弃“地趴粮” , 使用新式的储粮装具 , 党员们紧紧跟上 , 身体力行 , 发挥示范作用 。 “巨兴放光芒 , 解决地趴粮 , 拒绝霉粉粒 , 止损没商量” , 这样的顺口溜深入人心 。 现在 , 巨兴村的家家户户都用上了通风、防雨雪 , 出入仓还方便的储粮装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