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全力整治“地趴粮”( 三 )


在市粮储局的指导下 , 各县(市)区和乡镇又组织了宣传队 , 走进农村集市、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 , 与村民们交流储粮经验 , 帮助农户算好粮食减损增收账;传授安全储粮知识、典型经验做法 , 介绍企业服务运营模式 。 同时 , 结合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 , 组织农户参观学习简易储粮装具 , 集中开展节粮减损法律法规宣传 , 提高思想认识 , 让群众真正意识到颗粒归仓的重要性 。
此外 , 通过视频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 , 进行全天候、全地域、全方位地宣传 , 展示既符合农村实际 , 又符合科学储粮要求的储粮方式 。 截至目前 , 短视频播放量已达3.2万次以上;通过电视台新闻栏目发布“地趴粮”整治情况31次 , 在掌上双辽、智慧梨树等APP发布“地趴粮”整治工作新闻30余条;发放宣传单14.8万份、宣传手册1.2万册 , 悬挂条幅782条、挂图1.8万张 。
能让苞米多卖钱的事儿大家都上心 。 广大村民们有样学样 , 整治“地趴粮”在四平大地上蔚然成风 。 各乡镇趁热打铁 , 一鼓作气开展乡村安全储粮示范村镇创建活动 。 据了解 , 全市将在12月底前评选储粮示范乡(镇)村屯 , 并授牌表彰 。
收割机开到哪里 , 服务就跟到哪里;栈子立在哪里 , 技术指导就出现在哪里 。 为了解决农户在搭建设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 , 全市相关部门组成了31个技术服务队、服务组 , 先后出动9276人到村屯走访 , 指导农户进行选棒整理 , 建设储粮装具 , 让老百姓看了就会 , 照着能做 , 实现了简易立体储存 。
打好“持久战”——
健全长效机制构建平台体系
解决“地趴粮”问题 , 既要盯住当前目标打好“攻坚战” , 也要着眼长远打好“持久战” 。 四平市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 构建长期为农户提供科学储粮优质服务的平台体系 , 让农民动起来 , 让企业参与进来 , 打出一套“地趴粮”治理组合拳 。
四平:全力整治“地趴粮”】全面实行立体储粮 。 采取“棒收”的农户、合作社和种粮大户 , 根据粮食收获后的水分 , 在庭院内暂时散堆晾晒 , 而后用通风筒+围挡、聚乙烯网囤、铁网囤、玉米楼子、木结构玉米栈子、钢管+铁网玉米栈子 , 实现立体储存;或者根据实际情况 , 脱粒存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延期结算”企业 。
双辽市玻璃山镇合心村 , 全村共150户 , 去年种植玉米500公顷 , 产量达750万斤 。 本来是一个“盆满钵满”的丰收年 , 然而11月份下了几场雪 , 之后气温又骤然升高 , 这让一直沿用传统“地趴”方式储粮的村民们吃了亏 。 玉米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发生霉变 , 品质大大降低 , 正常能卖1块钱的价格降到8角钱 , 每斤少卖2角钱 。
真金白银的损失 , 让村民们意识到安全储粮的重要性 。 今年乡镇干部来宣传科学储粮方式时 , 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 , 早早动手用红砖铺设地面、订购储粮装具 , 干劲十足 。 村书记张强说:“政府能想法子帮我们解决粮食存储问题 , 真是太好了!现在收回来的苞米 , 都用聚乙烯网、钢结构的装具‘栈起来’了 , 这下不用担心霉变了 , 我们可以自主择机售粮 , 价格不仅不会掉 , 每斤至少还能多挣一两毛钱!”
梨树县共有24个乡镇(街道) , 全部实行班子成员包村 , 机关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包屯到户 , 因地制宜督导农户立体储粮 。 县政府督查室牵头组建8个督导组 , 重点督查县域北部“地趴粮”问题突出的12个乡镇 , 并抽查其他乡镇落实情况 。 截至11月9日 , 全县党员干部签订庭院立体储粮责任状5032份 , 落实立体储粮5.1万余吨 。 梨树县国平农机合作社今年种植玉米45公顷 , 预计产量450吨 。 他们一改往年“地趴粮”存粮方式 , 使用聚乙烯网 , 品质优良的玉米价格比去年同期高了1角 , 可实现增收9万元;兴达家庭农场种植玉米65公顷 , 预计产量650吨 , 使用铁网立体储粮 , 预计增收1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