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生”种养模式托起科技助农“共富梦”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近日 , 以“党建引领蓝田共富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首届蓝龙虾文化节在嘉兴市海盐县于城镇江渭村举行 。 一尾尾巴掌大的蓝龙虾从稻田旁的水塘中起笼 , 为海盐县今年的蓝龙虾丰产收网画上圆满句号 。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托起科技助农“共富梦”
文章图片
“蓝龙虾虾王争霸”“蓝龙虾烹饪大赛”……文化节现场 , 五个厨师团队架起大锅 , 用精湛的厨艺把刚收获的蓝龙虾转化为一道道美食 。 “这个蓝龙虾比普通龙虾好吃 , 个头又大 , 肉质也鲜嫩 。 ”带着孙女前来的张阿姨表示 。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托起科技助农“共富梦”】个大、肉肥 , 营养还高——这种学名红螯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蓝龙虾 , 生长周期在3至5个月 , 出肉率是同规格小龙虾的1.7至2倍 , 是小龙虾市场的完美补充及替代品 。
据海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金胜华介绍 , 于城镇共有17624亩稻田 , 种稻亩均产值在2643元 。 为帮助农民增收 , 2021年总投资约2.8亿元的“蓝龙虾全产业链综合示范项目”落户于城 , 并于今年9月在江渭村开工建设全国首个蓝龙虾全产业链农业产业示范园 。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托起科技助农“共富梦”
文章图片
作为于城镇“鲜香”特色产业的代表 , “蓝龙虾全产业链综合示范项目”通过以生物育种、保种、育苗为核心技术 , 推行稻虾立体生态综合种养 , 集中供应链、销售和产业链衍生等全产业链综合布局 , 构建起集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流通渠道、集体经济、农户于一体的产业共富体系 , 助力保粮增收 。
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顾志敏介绍 , 海盐县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 适宜蓝龙虾生长;采用“稻虾共生”培育蓝龙虾 , 必须用纯天然无污染的生物肥 , 种出来的水稻也更加绿色健康 。
“体长16厘米 , 重91克 , 这只蓝龙虾是名副其实的虾王 。 ”随着现场主持人宣布“虾王”结果 , 在虾王争霸赛中获胜的陈华激动地说:“养了蓝龙虾之后 , 收入增多了 , 水稻也更健康 , 明年我还要扩大养殖规模 。 ”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托起科技助农“共富梦”
文章图片
据相关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介绍 , 目前嘉兴地区共有蓝龙虾养殖示范户5户 , 养殖面积500亩 , 平均每亩田中蓝龙虾的产量在100斤以上 , 养殖户年均亩产超万元 。 2023年春天 , 位于于城镇的养殖基地将投入使用 , 可繁育蓝龙虾苗9000万尾以上 , 满足嘉兴地区5万亩的稻田蓝龙虾养殖 。
于城镇党委书记汤敏建表示 , 此次举办蓝龙虾文化节 , 是于城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 , 打造共同富裕产业示范带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 一方面向老百姓推广稻虾立体综合种养的生态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 另一方面也希望进一步打响于城“甜蜜鲜香”特色产业品牌 。
下一步 , 于城镇将进一步发挥共富工坊助力科技赋能百姓共富作用和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引领作用 , 探索一条群众共富、产业共兴的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 托起老百姓的“共富梦” 。 (夏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