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十法辨治胸痹心痛(一)

刘渡舟十法辨治胸痹心痛(一)

文章图片

刘渡舟十法辨治胸痹心痛(一)

文章图片

胸痹心痛是指由于正气亏虚 , 痰浊、气滞、瘀血、寒凝引起心脉痹阻不畅 , 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 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 , 或为发作性膻中及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 , 重者疼痛剧烈 , 或呈压榨样绞痛 ,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 , 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 。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 , 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胸痹心痛为临床常见症状 , 可见于西医学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心肌梗死 , 其他如心包炎等疾病引起的心前区疼痛 , 临床表现与本证特点相符者 , 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
【刘渡舟十法辨治胸痹心痛(一)】
刘渡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 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 , 刘老行医、执教半个多世纪 , 力倡仲景之学 , 上溯岐黄之道 , 下逮诸家之说 , 博采众长 , 学验宏富 , 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 。 其六经实质论、方证相对论、辨证知机论、古今接轨论、主症论、气机论、火热论、水证论等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刘老对《伤寒论》研究的精深造诣 , 以及对仲景学术的发展和延伸 。
刘老诊治疾病 , 胆大心细 , 高屋建瓴 , 圆机活法 , 知守善变 。 推重经方 , 不薄时方 , 倡言“古今接轨” , 主张方证相对 , 有是证用是方 , 在治疗许多疑难重症时 , 每能出奇制胜 , 化险为夷 。 刘老精于伤寒学说 , 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 , 善用桂枝剂、苓桂剂类方 , 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诊治特色 。

一、温通心阳法
盖心为君主之官 , 主血脉 , 为阳中之太阳 , 心脏之阳为君火 。 心脏其所以能不息地搏动 , 从生到死 , 无有歇时 , 主要依赖阳气的运动 , 心脏主血脉与主神明的功能也依赖于阳气 。 心脏以阳气为用 , 故心脏病亦恒多阳气之病 , 或阳气太过 , 或阳气不足 , 然就临床观察所见 , 在现代医学所称的心脏病中 , 其证属心阳虚者多而心火旺者少 。 若心阳不足 , 阴霾布于胸中 , 气血为之不利 , 则胸痹心痛作矣 。 症见:胸闷、心慌 , 甚则疼痛 , 欲得按之 , 遇寒冷气候则甚 , 伴有咳嗽气短 , 舌淡苔白 , 脉促或脉细等 。 治宜温养心阳 , 方用桂枝去芍药汤 。
方中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 , 以温心胸之阳气;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 务使陷入之邪由胸出表 , 得以外解 。 去芍药之义 , 因其酸收 , 而反掣桂枝之肘 , 此乃治阳而远阴之义 。 刘老指出:此方看似简单 , 药力薄弱 , 其实如果辨证准确 , 患者服汤后往往胸闷止 , 心悸定 , 有云开雾散之感 。 如果心阳虚弱较重之胸痹心痛 , 伴见脉微恶寒 , 四肢不温等 , 刘老则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温心肾之阳而散寒治之 。 本方即桂枝去芍药汤中再加附子 , 补阳消阴 , 力大气雄 , 方能胜任 。

本方不仅适用于外感病的误治变证 , 而且对于胸阳不振、阴寒内盛的“胸痹心痛”诸证也有较好的疗效 。 另外 , 若心阳虚衰 , 坐镇无权 , 下焦寒邪乘虚上冲 , 则表现为类似心肌梗死的休克症状:患者发病时感觉从脐腹部有气上冲胸心 , 胸痛 , 心悸 , 面色苍白 , 甚至上冲咽喉 , 咽喉窒息 , 出冷汗 , 有濒死的恐怖感 。 舌苔薄白 , 脉细数无力或弦细等 。 治宜温阳平冲 , 方用桂枝加桂汤 , 送服黑锡丹6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