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哥哥重型地中海贫血,1岁半弟弟带来“生命种子”

6岁哥哥重型地中海贫血,1岁半弟弟带来“生命种子”】11月11日上午8点 , 一份冻存在液氮中的脐带血 , 从四川省脐带血库送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 , 同时 , 医生从1岁半的弟弟苗苗(化名)体内 , 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 这两份“生命种子”都是来自弟弟苗苗 , 11日 , 它们将先后移植到6岁的小刚体内 , “生根发芽” 。
5年前 , 1岁的小刚确诊重型地中海贫血 , 长期依靠输血、排铁治疗 , 不仅家庭经济难以承受 , 孩子也经历着长期的病痛折磨 。 直到1年半前 , 弟弟苗苗出生 , 保留的一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 给哥哥带来生的希望 。
6岁哥哥重型地中海贫血,1岁半弟弟带来“生命种子”
文章图片
▲从弟弟体内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于11日下午输入哥哥的体内
哥哥重型地中海贫血 , 输血5年维持生命
小刚今年6岁 , 是家住绵阳市的杨女士和丈夫的第一个孩子 。 杨女士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出生后 , 小刚身体挺好的 , 连感冒都很少 , 但是孩子7个月时 , 杨女士发现 , 小刚总是面色苍白 。
夫妻俩带小刚到老家的医院检查 , 发现血红蛋白极低 , 医生建议去绵阳市的大医院再查查 , 不料 , 夫妻俩被告知 , 小刚患的是重型地中海贫血 。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 , 高发于广东、广西、湖南、海南和四川等长江以南地区 。 地中海贫血在临床上表现多种多样 , 一般分为轻型、重型和中间型等 , 其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通常在婴幼儿期就出现严重的贫血、黄疸、发育异常、特殊面容、骨骼改变等 。
“孩子确诊之后 , 我们就在中华骨髓库和各大脐带血库进行登记匹配 , 但很遗憾 , 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供者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副主任陆晓茜教授解释说 , 地中海贫血是基因异常形成的蛋白合成异常、从而导致贫血 。 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造血系统 , 是根治地中海贫血的有效手段之一 。
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 , 小刚需要依赖持续输血、排铁维持生命 , 这一输 , 就是5年 。 “每个月要输血两次 , 还要吃排铁的药 。 ”杨女士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她要照顾儿子 , 无法外出工作 , 家里仅靠丈夫做空调安装工作的收入 , 每个月也只有5000多元 , 儿子的治疗费 , 对于家庭来说 , 无疑是巨大的负担 。 小刚确诊后 , 因为治病 , 已经花费了近50万 , 大部分都是向亲朋好友借的 。
1岁半弟弟的两份“生命种子”相救
除了中华骨髓库登记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脐带血库里社会捐赠的新生儿脐带血外 , 来自同胞兄弟姐妹的脐带血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 也是小刚治愈的希望 。
“在四川地区 , 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携带率大约是十分之一 , 也就是10个人里面 , 就有一个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 , 是全球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 。 ”陆晓茜解释说 , 在地中海贫血患儿中 , 常见“小救大”的模式 , 但因为父母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 , 二胎宝宝有25%的几率仍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 , 再生育一个健康宝宝的几率只有25% , 轻型地中海贫血的几率占50% 。
万幸 , 杨女士再次怀孕后 , 华西二院出生缺陷专业团队的医务人员对胚胎进行了基因检测 , 确定胎儿只携带了一个轻型的基因突变位点 , 是轻型地中海贫血 , “轻型不需要依赖输血治疗、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正常生活 , 在临床指南上也是可以作为移植供者的 。 ”陆晓茜解释说 , 同时 , 两个孩子的HLA配型全相合 , 符合移植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