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风俗的作文 台湾春节风俗

台湾跟我们大陆的春节有什么不同的习俗风俗大体相近 。原住民的风俗差异会比较大 。

春节的风俗的作文 台湾春节风俗

文章插图
台湾的春节怎么过?台湾保留很多古老的传统,由于台湾人多是闽南移民后裔,其风俗和闽南差不多 。“初一场;初二回两家;
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
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
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
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
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
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
初九‘天公’生;
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
十一请女婿;
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
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
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
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闽南民谣 有人说,这年是越过越无聊了 。
隔年米和九鬃芋 除夕夜里要辞年 。按照闽南的风俗,辞年得摆“隔年米”、插“春枝”、供甜米果和九鬃芋 。现在这种风俗也很少见了 。
,从前过除夕,供桌上得摆着“隔年米”(也称“过年饭”)、糕果、鸡蛋、红橘、柿饼、九鬃芋等各种菜肴 。“隔年米”得从除夕夜放至大年初一,意为“年年有余” 。
在辞年的过程中,九鬃芋算是一件重要物什 。据介绍,这种芋头有许多芽,闽南人称之为“芋子芋孙”(闽南语),象征着人丁兴旺、子孙满堂 。跳火墩
按照闽南古老的风俗,除夕那天,团圆饭吃罢,孩子们便都溜出家门,有的追逐嬉戏放鞭炮,有的参加“跳火墩” 。
人们把晒干的地瓜藤或其他干草堆集点燃,在熊熊燃烧的火堆上来回跳跃,还边跳边唱:“跳入来,年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又无虑;跳过东,五谷吃勿会空;跳过西,钱银满屋内 。”(闽南语)孩子们一直玩到被家长叫回,长辈们给了压岁钱后,才带着笑容进入甜甜的梦乡 。
按照旧俗,正月不宜上门讨债,因此,债主讨债须在除夕日之前 。对于负债累累的穷人来说,是最怕除夕债主上门的,弄得全家连年都过不好 。
为了让穷人们能够过个好年,泉州东街元妙观的道士们便在除夕夜请来戏班,通宵达旦地演戏 。
由于看戏的多是穷人,债主若追债至戏场,是会惹上众怒的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债主不向看戏人讨债的风俗 。因此,这场元妙观主持的除夕大戏,就被称为“避债戏”了 。
一提起“烧大人”,尤世赞老人不禁扑哧一笑 。那副快乐神情,仿佛又回到了儿时 。尽管已经76岁高龄,尤老先生还能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拿着全家的“替身大人”跟着“师公”(道士)到处游玩的情景 。
所谓“替身大人”,是一种纸扎的小假人 。尽管它们一个个只有约十厘米高,制作也十分简单,却承载着将全家人的灾祸带走的“重任” 。
根据古时候的传说,不仅人间要过年,天上的仙人到了年底也有仪式 。
【春节的风俗的作文 台湾春节风俗】一到年底,天兵天将们就要换防了,这时候,家家户户就按着家里的人口数扎起小纸人,再派个代表———往往是家里的小孩子,拿着全家的“替身”,跟着“师公”周游铺子做法事,将全家来年的灾祸都附在小纸人上,请求天兵换防时,将纸人和灾祸一起带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