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100字 台湾春节风俗100字

春节的风俗有什么春节的风俗有什么?在春节所看到的风俗有什么?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

关于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100字 台湾春节风俗100字

文章插图
春节各地有什么不同的风俗?“三十”过了是“春节”,传统名称新年、 大年、新岁,口头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农历 正月初一 。
春节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 热闹的节日,不仅是汉族,也是满、蒙古、瑶、 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 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只是不同地区 有各自的特点 。
台湾过年的习俗(详细)今晚就要 急!!台湾和祖国大陆各地一样,春节,也叫过年,是民间最为热闹、时间最长的节日 。一般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开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上元节)过完,才算全部结束,历时整整1个月 。
尾牙 。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 。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这一天,台湾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对房屋地基的崇拜) 。各商家行号也要在今天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 。以前,如果老板在来年不准备续聘的员工,便在筵席中以鸡头对准他,暗示解聘之意 。不过,这种风俗已绝迹 。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 。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 。润饼系以润饼皮卷包豆芽菜、笋丝、豆于、蒜头、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酱等多种食料 。刈包里包的食物则是三层肉、咸菜、笋干、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乡土食品 。
送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户户举行祭灶活动,欢送灶神及其他诸神上天 。
灶神俗称“灶君”,也有叫“司命真君”、“灶君公”、“护宅天尊” 。“灶王”等 。其全称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九天东厨烟主” 。早期台湾民间,每家厨房都有一个相当大的“灶” 。相传灶有灶神,于每年的一月四日被玉皇大帝派来监视每一家的言行,直到十二月二十四日,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报告各家的善恶功过 。
灶神并无神位,平日只是在灶门上贴一张灶神神妈 。送灶时,将神妈揭下焚化,并另外焚烧一个用竹蔑扎的纸糊马儿,做为灶神回天的坐骑,还要准备一点黄豆、于草、做为灶神长途跋涉所需的干粮、草料 。然后焚香、叩首并在灶炕里抓几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并哺哺叮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然后点烧爆竹,欢送灶神起驾升天 。人们再返回灶前,看看地上的灰是否留有灶神的临别赠言 。
【关于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100字 台湾春节风俗100字】送灶的供品多用汤圆、麦牙糖、猪血糕等又甜又粘的东西,无非是要封住灶神爷的嘴,少说坏话 。
清屯(大扫除) 。送完神后,家家户户就开始举行“大扫除” 。台湾人相信,平时家里的器物都有神灵司掌,神案、神位、香炉都不得擅自移动,只有等诸神返回天界后,才能彻府大扫除 。大扫除当然有除旧迎新之意,在台湾还有句俚谚:“清后才会富”,即只有清扫房屋才有发展 。如果家里在此年中因为有人丧亡,就不能大扫除,据说灰尘会进入死人的眼睛 。
做年粿,大扫除完后,就要准备做年粿,而且必须在二十八日前做好 。年棵有“甜粿”、“发粿”、“咸粿”、“菜包”等 。台湾有一首年粿歌,生动地概括了年粿的含义:“甜粿过年,发粿发钱,菜包包金,萝卜粿(菜头粿)吃点心 。”甜粿是过年最主要的年粿 。发粿则要发得好才会发财 。菜包因内有包馅,所以能包金 。萝卜粿(菜头粿),是取其“好彩头——好兆头”之意,可当点心之用 。丧家是不能隆重过年的,不能做甜粿 。由亲戚送,受赠者大都以橘子当作回礼 。
除夕:辞年、避债戏、围炉、守岁等 。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是台湾年俗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习俗也相当多 。先辞年,布置“厅头”,即在奉祀“观音妈”和诸神像的大厅上,换新版画和联轴 。到了下午举行“辞年”仪式 。在供桌上盛设五牲及各种年粿供奉诸神,然后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礼,以表示感谢这一年来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并祈求新年更多的赐福 。神桌前还要供“春饭”,即盛有饭的小碗,饭上插上用红纸做的花 。神佛前各三碗,灶上一碗 。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饭春花”,这个饭叫“过年饭” 。(在闽南语中,“春”与“剩”谐音,意思即怎么吃也吃不完,还有剩余) 。桌前还摆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红枣 。红枣表示年年好 。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来,有句俗话“上元瞑(夜)拆柑棚 。”最后,还要烧金纸、放爆竹,才算结束辞年仪式 。
避债戏与讨债灯,是辞年时为躲避债主上门催债的节日活动 。在除夕夜,台湾各寺庙都要祭神演戏 。凡负债过年无法偿还的人,便跑到寺庙的戏台前,躲进人群中看戏 。依照风俗,债主就不能问他讨债 。若讨债者硬间至“避债戏”台下找人要钱,就会引起公愤,遭至群众围殴,自讨没趣 。这台戏要通宵达旦地演下去,直到翌日凌晨大年初一 。负债者也就顺利地过完年 。不过,债主也有办法对付,即在大年初一,穿着旧衣服,提着灯笼上门讨债,佯称自己是从年三十晚上追债追到现在尚未回家,灯笼还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讨债”,这种灯就叫做“讨债灯” 。但是,除非积怨很深,债主一般不会轻易使用“讨债灯” 。
围炉、除夕之夜,也叫过年夜,出外谋生的家人,都要赶回老家来团聚,如果无法赶回,就要空出一个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团聚 。全家一起围着桌子吃一年之中最丰盛的菜肴,桌下置一火光熊熊的烘炉,炉边置一些铜钱,以示温暖如春,财气旺盛 。围炉时所吃的一般都有象征意义 。如一定要吃“长年菜”(芥菜做的,表示长寿)、“韭菜”(“韭”与“久”谐音,吃的时候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不横吃,不咬断,年寿才能“久久长长”) 。此外,还要吃萝卜(即菜头)表示好彩头;吃“全鸡”,表示全家福(“鸡”与“家”谐音);吃“蚶”取其繁殖力强之意,吃完后蚶壳要放在床下,表示会生蚶子蚶孙;吃鱼丸、虾丸、肉丸,取“三元及第”之意,(丸与元谐音,三元即是状元、会元、解元);吃所有的菜均不用刀切细,应以原形煮食 。
吃完之后,年长者要给年少者“压岁钱”,然后全家围坐在炉边,说说笑笑,通宵不眠,谓之为“守岁” 。据说如此可以祈求双亲长寿,所以又叫“长寿夜” 。“不睡”的闽南语是“不困”,而“困”与“困”谐音,所以“守岁”也是静待一个“不困穷”的新春来临 。
台湾有句谚语叫“二九老”,指除夕是如意大吉的日子 。以前台湾盛行收养异姓女子为“童养媳” 。直养到十七八岁时,就与自己的儿子结为夫妇 。家境富裕者多在二十日后设宴招待亲友,举行婚礼 。家境一般者,则在除夕合家团聚,将童养媳与儿子圆房,俗称“送做堆”、“合房”域“做大人” 。通常结婚要选择黄道吉日,避免触动神明,惟除夕之日,神明皆已送上天,此时选择童养媳和儿子“送做堆”,就不用耽心遭受神谴 。新年歌 。台湾民间用一首新年歌,来说明新春期间每日的意义:“初一早(开门大吉取于早),初二巧(女婿回娘家向岳父拜年,乃稀巧之事),初三天通巧(赤狗日任何人皆不利外出,弄不出什么巧事来),初四顿顿饱(客人都走了,剩下的菜肴自己吃),初五隔开(商家开门营业),初六舀肥(清除水肥),初七七元(古称人日,吃面线延年益寿),初八原全(暂时复原),初九天公天(玉皇大帝之寿诞),初十有食食(有吃没吃休息到初十),十一概概(大概如此),十二漏屎(吃坏肚子),十三食蚶糜配芥菜(吃稀饭配素菜),十四结灯棚(提灯笼),十五上元瞑(元宵节) 。” 初一的礼俗 。正月初一日,也叫“新正”,亲友之间互相拜年,称为“拜正”、“贺正” 。主人请客人吃甜料、喝甜茶,然后说吉祥话:
对太太言:食甜给你生后生(生儿子) 。
对老人言:食甜给你老康健,食百二(活到 12O岁) 。
对商人言:食甜给你大发财 。
对小孩言:食甜给你快大汉(快长大) 。
对小姐言:食甜给你嫁好夫 。
一般相互间言:新年大赚钱 。
初一也是元始天尊和弥勒佛的诞生日,还是释迦如来降魔之日 。信徒们除祭拜自家的神佛之外,还各自带着牲醒,赴庙烧金、焚香、上供品祭拜 。全家人着新装出游,称作“出行”或“行春” 。取越走越能存钱的意思 。但出行的方向,必须根据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时,配合天干地支等历书,找出吉方吉时 。初一迈出的第一步,一定要朝吉方走 。因为吉方有福神,会降福 。对于凶方,不管有多么重要的事,都不朝那个方向走 。
关于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100字 台湾春节风俗100字

文章插图
台湾过年风俗的调查报告,急急急,是作业啊!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 。美丽的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肉相连,息息相关 。台湾过年的民间风俗,跟祖国大陆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